“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治疗,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这个2月,与疫情搏斗的武汉,90岁婆婆给ICU里64岁儿子写下的留言令人泪目。
许多人不知道,这位婆婆照顾儿子的照片拍摄者,同样也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2020年1月底开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区(以下简称“协和西院”)发热门诊里,陪护家人的武汉人顾米米(化名)注意到一位满头银发却“很少躺着”的婆婆,并拍下了她在守护儿子的照片。
疫情之下,坚守与亲情每天都在上演。记录90岁婆婆的顾米米,最终也化身“战士”,守护着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双亲。
在协和西院发热门诊,顾米米和朋友合影,她说,身后的白发老人就是那位照顾64岁儿子的90岁婆婆。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月17日,在“战疫”中度过40岁生日的她对封面新闻说,武汉就是她的家,“我能不保护自己的武汉吗?”
顾米米父母都是武汉市汉阳区退休教师,她是一名小学教师。她的感人一幕发生在2月14日情人节。那天在顾米米建议下,病情好转的母亲给仍在ICU的丈夫录了封视频“家书”:“我想听你在我吃饭的时候给我弹钢琴,院子里的花等你回来浇……”
双亲感染,加上贴身照顾母亲多天,顾米米坚持做好防护,一身“战袍”十几天没换过,万幸的是多次检查没“中招”,于是她决定将防护经验分享在社交平台。记者注意到,她的微博签名是这样写的——普通老师、父母的平凡女儿、女儿的平凡母亲,武汉人。
以下是顾米米口述
↓↓↓
抗击病毒
激活我变成一个“战士”
我爸参加了什么乐团,去吃年饭、年终汇演,在这个过程中染病的。直到腊月二十九,我妈才跟我说,“你爸这两天不太吃,总不想动”,我当时觉得70%是感染了。
年三十我妈突然打电话哭喊爸爸倒地了,我是家中独女,最终这场抗击病毒战役激活我变成了一个“战士”。
下午3点,120送爸爸到协和西院,心电图发现心梗、脑梗,进一步做CT,发现双肺多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提示病毒性肺炎。
当时协和西院不是定点医院,我们决定到武汉市第五医院去,但五医院收不进去,只能回家隔离。初一我爸还好,初二就不好了,浑身无力,可能缺氧了。后来联系社区,辗转送到蔡甸区的协和江北院区,查CT,肺部感染很严重,ICU决定马上把他收进去。最后进院,他已不太想说话,一直把头耷拉着。我就不停说,“你这么犟一个人,不可能输给小小的病毒。”我爸点头,然后我隔着手套摸了他一下。
一身“战袍”十几天
照顾隔离母亲
我妈当时做CT显示有感染,但没症状,医院不收。只能回家隔离。隔离这些天,我每天开车送她到协和西院打针,同时等医院开放床位。
我妈不让我和她住一起。她认为我CT是好的,不能染病,我每晚守着我妈,都安顿好了,再开车回家,第二天继续,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
我穿光面袄子,口罩戴两层,戴日常近视眼镜,每天照顾完妈,回家立刻热水澡冲半小时,外面袄子脱下来放阳台通风,里面衣裤洗衣机洗过后烘干半小时,这套“战袍”十几天没换过。
1月30日,很幸运,我妈收进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那段时间,医院里殡仪馆的车和120的车随机出现,不知道走出去遇到什么车。
顾米米的母亲收入协和西院隔离病房的留影。她说自己这身“战袍”十几天没换过。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记录感人一幕
90岁婆婆照顾64岁儿子
90岁那位婆婆,其实1月30日就注意到了,因为确实很打眼,满头银发,很多天都没看她躺着,永远坐着,握住儿子的手。
2月1日,她在我前面排队跟医生哭诉,我安慰她说婆婆你放心,医生会救他的。去拿药时,我忍不住问,“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儿子不来陪护?”她说,“躺着的就是我儿子,我90岁,儿子64岁。”我很震惊,先以为是爱情,后来才知道真正伟大的是母爱。
我爸是乐团主力,武汉这些乐团是有交集的。有天我突然发现,他演出照片里有婆婆儿子,还是主持人、歌手,他们是认识的。
发热门诊的“拐点”
2月9日我咳嗽有些严重,决定去协和西院。发热门诊24小时,我有前车之鉴,要避开高峰人流。凌晨1点30分出发,一去居然一个人没有。我排门诊第一号,从挂号,到查血,到CT,到拿结果,到医嘱,到开药,再到3点半回家,2小时流程全走完。
武汉疫情拐点有没有来?我不知道,但这次所见,绝对是发热门诊拐点,仅仅一周判若两院。门诊医生当初四个忙不过来,现在一个医生“坐镇”还没病患。我CT结果还好,没感染,但有个结节,有点大,医生说“你过段时间要来”,我说“我一直在这里陪妈妈,跑医院10来天了”,他说“你这个结果厉害,防护做得挺好。”
得到医生肯定,回来就写了讲防护经验的文章。我从(疫情)顶峰开始就加入“战斗”,我想提醒大家注意防护,不要怕。因为怕,才永远躲在家里,每天刷新闻,焦虑。焦虑有什么用?要站起来“战斗”。
武汉人会更加坚强
2月11日,那个“NASA立扫把”大赛,我在客厅也立了扫把,我真的特别特别特别想我爸,他要在,会跟我解释原因,他物理教学那么专业,怎么能躺在ICU呢!
2月13日,因病情好转,我妈转去了新盖好的泰康同济医院。她以前大概隔一两个小时就跟我通一次话,现在三五个小时都不通话,这是个好现象。现在就等她核酸检测变成阴性,就可以接回来。最担心的还是我爸。
2月14日的视频,是我的主意。我妈一直说,不知爸爸每天鼻饲还是自己吃,也不知清不清醒。我说你录个视频,我想办法能不能让我爸看到。
我是怎么熬过来的?我给自己最坏的打算,做了以后就不怕了。在这个基础上,每天听一点好消息,就是天大好消息。我妈还在留观病房时,我每晚做梦都是不测,每30分钟就突然醒来。第2天去,我妈被收到隔离病房了,是多大好消息?我爸也是,可能下一秒就会接到ICU电话,然后一晚上没接到电话,是希望吧?心情像过山车一样,慢慢就越来越坚强。
武汉人会更加坚强的。有句古话,祸兮福所倚。我觉得至少从不幸当中,看到的是一些改变,一些对武汉有利的东西。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