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是我们曾经背过很多遍的课文,相信小伙伴们印象到现在都比较深刻。《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如果按照当时在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一定会认为桃花源是一个宜居的地方,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消息较为闭塞但却并不影响它的交通和各种行为活动。而且里面人的感情也十分深厚,并不存在各种勾心斗角的行为,没有那么强烈的物质欲望。这是之前故事的版本,但是有人通过对《桃花源记》进行研究之后,认为那简直就是另一个国度--死人的国度。
分析故事中的疑点,大概就是以下几个:
第一个疑点:桃树当时的小溪两旁种的是桃树,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树种,而且当时桃花正从树上落下来。
桃树是具有避邪功能的,所以作为阴阳两界的分界线用来阻挡鬼魅是再合适不过的。关于桃树的这一个特点,学识丰富的大文人肯定非常清楚。而且桃花凋落是在清明前后,落英缤纷可能指的不是树叶或者是桃花,按照当时的习俗,在清明时节烧纸钱时场面也非常宏大,达到“落英缤纷”的效果也是很容易的,所以当时天空中飘下来的可能不是桃花,而是纸钱。
根据文中的描述,渔人当时可能是在水中触礁,遇险身亡了,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等他舍弃船,进入桃林入口的时候应该是他真正死亡的时刻。所以说当时渔人所穿过的那片桃花林,很可能就是生死之间的屏障,渔人进去之后就已经是鬼的状态了。
与现实世界相反的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居住的都是活人,而那边居住是战乱中已经死去的人。
第二个疑点:建筑村里面的交通非常发达,直接连接到每家每户的门口,而且每家都拿出了主富的食物去招待渔人。书中的描写是“阡陌交通”但是“阡陌”一词,其实有 通向坟墓的小路这一层意思,所以,文中所描写的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很可能在现实中只是一排坟墓,而他们所拿出来的食物,很可能就是清明时节,子孙后代给他们的祭品。
村里百姓穿的衣服。原文说悉如外人,翻译成现代化就是全部和外面的人穿的一样。要知道在文中所交代的那些百姓都是秦朝时期逃亡过来的人,说自己不知道有过汉,消息如此不发达,没道理会做外界的衣服才对。而且晋朝的衣服和秦朝时差别很明显,一眼就能看出不同,但是他们所穿的衣服却跟外界一模一样。最合理的解释就只能是,这些都不是活人,衣服是他们的后代烧给他们的。
曾经有一部热播的网剧里也有对篇文章有过讲解,在这里也大概给大家讲述一下: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个渔人误入一片桃花林,好奇之下就往深处走,结果走进一片世外桃源。看到里面田地肥沃、屋舍整齐、人们安居乐业,跟当时外面兵荒马乱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桃花源里的人看到渔人的出现非常惊讶,但还是设宴款待了他,并且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战乱才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祖祖辈辈生息繁衍,从来没跟外界接触过,所以不知道外面已经改朝换代。
这些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所以叮嘱渔人 让他出去的时候千万别跟外人说起桃花源的事,渔人答应了,但出去的时候还是沿途做了很多记号,然后再到太守那里报告了他的所见所闻。当时是东晋时期,中原混战 到处都在打仗,朝廷一来需要兵源,二来需要粮饷,所以对那些逃到山林隐居起来的人们严惩不怠的。
太守知道这事后 马上派军队跟着渔人去寻找桃花源。书里记载“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意思是他们寻找渔人做的标记的时候迷路了然后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按理说故事到这儿就应该完了,但书里最后一段讲的是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他听说桃花源的事,好奇之下也去寻找,也没找着,回来之后就因病去世了,这是大部分人了解的桃花源记。
不过坊间却有另外一个版本,说的是太守派出去的军队,实际上是找到了桃花源,然后屠杀了那里所有人,带走了他们的财富。由于这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所以他们就谎称没找到桃花源,而后来那个南阳刘子骥的,实际上他也找到了桃花源,只是看到的不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而是尸横遍野。炼狱般惨象,尤其是那里的桃, 因为染上了鲜血,干了之后,都变成了黑色,刘子骥是被吓着了 所以回家之后就得了病,不治身亡。
除此之外,渔夫能够从桃花源自由进出,但是里面的人呢,五百年来,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要出来。这完全不合情理。对于那些年轻人和小孩子,他们想要发现这个洞穴根本就不是难事,但是他们依旧没有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或许《葬经》给了我们一个极为合理的解释。郭璞曾经在给《葬经》作注时写道:门前桃桑乃是大凶之兆。而桃花源外有桃内有桑,正应了这种说法。所以不是里面的人没有发现洞穴的存在,而是他们慑于洞外的桃花林,根本就出不来。
陶渊明喜欢菊花是众人皆知的,他无数篇文章诗篇都是描绘菊花的,唯独这一篇,是桃花。很多人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桃花源记》的渔夫视角根本不是陶渊明幻想出来的。更大的可能是,这件事是同时代别人的真实经历,陶渊明只是作为一个记录者!
综上所述,渔夫进入的应该是个死人国,不过桃花源中人在死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生平,所以只是继承了最初那一批秦人的执念,一批又一批的讲述最开始的那个故事。然后吸引外来者,这样他们就能转世投胎。所以,渔人其实只是一个诱饵,桃花源中的鬼告诫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实是欲擒故纵而已,因为经过多日的了解,他们已经明白渔人的弱点,所以通过他的嘴巴,将这个离奇故事传出去,然后将外人骗进来杀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