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临海新闻网】
“千年古树泽殿前,一窝松鼠笑欢颜。伯周公义心心念,立约护林代代传。”在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河头镇殿前村内,一首《伯周颂》传唱数百年不朽,也呼应着殿前村古朴典雅、文脉流徽的清正底色。
据史料记载,924年,吴越王钱镠任命朱仁滔为温州军事判官,后任台州刺史。定居临海后,朱氏一脉在临海繁衍生息,千百年来,清官廉吏辈出,在当地名声斐然。
清气盈门,千年耕读育鸿儒
朱氏历代先祖均以“公义廉洁”立身,以“勤俭耕读”传家,仅宋朝,临海朱氏中进士者达39人,官至卿大夫10多人,封侯3人。南宋理学家朱熹任浙东巡抚时,专门为临海朱氏宗谱作序,并自称裔孙。
目前,殿前村内完好地保留着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朱氏宗祠,是一座有着近200年历史、占地达570平方米的四合院。宗祠正门上方高悬着“朱氏宗祠”的牌匾,左右侧门上方挂有“承前”“启后”两个牌匾,寓意着不忘先贤教诲,清正家风代代相传。
宗祠内悬挂着“钦赐殿中侍御史”“钦赐翰林院检讨”等匾额,与之相对应的正是朱氏一脉的清官先贤们。九世祖朱縡,宋徽宗政和二年进士,曾任工部司封郎官、温州盐事、湖南运判等职,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枢言先生传》中写道:“入秉忠贞肝胆可以表天日,出怀廉洁素心足以质鬼神。”十一世祖朱希述,宋哲宗元佑六年进士,宋徽宗在位时曾任殿中侍御史。挽诗中评价他:“天开一点明灵眼,官置十分端正人。”
如今,朱氏宗祠不仅展陈有朱氏家训及族规,还蝶变为村里的文化礼堂,成为属于全村人家庭榜样力量的激发地、家规家训的传承地。
家风绵延,志士热血勇报国
祖辈们清正高洁的品格深深影响了后代子孙,“公义立身、耕读传家”的家训,滋润着一方净土,惠泽家家户户,朱氏一脉也为近现代革命输送了不少烈士先辈。
朱以德,生于1886年,在辛亥革命风云的呼唤下,走出了山村,投考南京金陵陆军军官学校。1911年参加了浙江联军台州二营,作战勇敢,率先攻入南京。1942年在抗击日军的金兰(金华兰溪)战役中壮烈捐躯。
朱美鑫,生于1923年,1944年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从抗日战场到解放战争,身经百战,在孟良崮战役中身负重伤,失去左臂,1950年转业地方,离休后回到村里,热心村里的建设,1999年病逝。
英雄和烈士们投身革命,热血报国的红色基因,与千年古村“清”的底色交相辉映。
饮水思源,一脉廉情孕新
在朱氏宗祠不远处,有一口古井,名为“一勺泉”。《朱氏宗谱》中载有古民谣:“山石何来一勺泉,湛然清浸万斯年。源远直通星宿海,流长常挂水晶簾。”古井虽建自清代道光年间,但水质良好,仍可饮用。据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善敏介绍说:“近年来,有时就在这古井边上召开‘清风板凳会’,这叫‘清水传清风,饮水思清源’。”
古风家风润民风,千年古村换新颜。如今,殿前村在世代清廉文化的浸润下,村风优良,家风严谨,英才辈出。村内有“人才榜”,记录着各行各业的人才,现有1位博士后、7位博士、11位硕士,更有兄弟共出彩、一门三代皆英才的佳话。
古风古训有力地带动了民风村风,清廉家风涵育着清朗社风,清廉之花正盛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本文来自【中国临海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