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王佶敏
金鑫躺在病床上,特别平静。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很多很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而她做到了。
32岁的金鑫,是杭州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居民,有一个7岁的儿子,一家三口很幸福。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她就捐献过三四次血小板。“献血容易晕眩,所以就捐血小板。”
其实,金鑫捐献的初衷并没有那么高尚,反而更加朴实,“给自己和家人提前准备好一个保障。”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2019年,她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3月,金鑫得到消息,自己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真正要捐献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担心的。我咨询了做护士的朋友,她说没有后遗症,所以我也就放心地同意了。”
3月11日一早,金鑫入院开始注射动员剂,为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做最后的准备。
被问及入院捐献会不会紧张,她说:“不会紧张,家人都很支持,现在的医学技术条件也相当可靠,单位知道情况还给特批了假期,我没什么好担心的。”
3月15日,金鑫完成了1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因为患者体重较重,建议她第二天再采集一次,以保障充足的量。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我来说是多采集一次,多在医院待一天,而对于患者来说就是生命多了一重保障。”
3月16日,她又采集了14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她成为了浙江省第769例、杭州市第233例成功捐献者。
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非常难,非血缘关系人员之间的配型成功率只有几万分之一,许多患者仍在长期的配型等待中苦苦煎熬。金鑫为代表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们是他们坚持与病魔斗争的动力和希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