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辩证法唯物论》,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大约占了讲授提纲一半的内容。《意识论》是第二章第八小节,讨论了意识的本质、来源,并对错误的认识“意识”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指出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不彻底的特征。
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发展的一种形式,是一定物质形态的特性。按照马克思的见解,意识来源于无意识的无机界,无机界发展到低级意识形态的动物界,再发展到具有高级意识形态的人类。高级意识形态不但同生理发展中的神经系统不可分离,而且同社会发展中的劳动生产不可分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对物质生产的依赖关系,和人类语言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
意识是一定物质形态的特征,这种物质性形态是组织复杂的神经系统,这样的神经系统只能发生于自然界进化的高级阶段。整个无机界、有机姐和低级动物界,都没有认识它们内在和世界外在运动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意识。只有神经系统高度发达的人类,才具有认识过程的能力,这是大自然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劳动生产的结果。这种能力反映在,具有内在反映和领悟这些过程的上。神经系统的客观生理过程和内部意识形式的主观表现是相随而行的,意识本质上是客观的东西,但是具有头脑实体的同时,又具有主观上的心理行为。人脑具有思想这种特质,是其他物质所不具备的。
庸俗的唯物论认为思想是脑子分泌出来的物质,这种见解歪曲了“意识”的概念。思想情感和意识的行为,不具有质量和伸展性,这是意识有别于物质的根本特征。意识是运动的物质内部状态,是反映着运动物质中发生的生理过程的特殊性质。
冒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完全是生理的过程,认为高级实体的行为研究可以分为客观生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去执行。他们不了解意识和物质的共性,而不了解意识的特殊性,看不到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他们把客体和主体之具体历史的一致,代之以主客等同,代之以片面的、机械的、客观的世界。孟塞维克的唯心论,企图用妥协理论去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把唯物论和唯心论等同起来,他们拿着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原则,这种原则既不是机械客观主义,也不是唯心的主观主义,而是客观和主观之具体历史的一致。这种认识只看到了生理过程,而忽略心理过程。无异于否认了思维和存在的根本差别。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运动论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时空论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唯物与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