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与苏轼一同开宋词豪放派之宗,世人把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
可是,你知道辛弃疾的另一个身份吗?他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剑客!正如他在自己的词中所说的那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名诗《侠客行》中有这样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句诗用来形容辛弃疾也是最恰当不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完下面他这两个勇敢的故事就明白了。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府,当时的济南已经沦落为金国的地盘,辛弃疾的祖父也在金朝为官。但是,辛弃疾要效忠的国家却是大宋,而不是大金。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挥师南下攻宋,在金国管辖区内的原中原宋朝遗民趁机发动起义,以减缓南宋朝廷的军事压力。
年仅21岁的辛弃疾也拉起了一支两千余人的队伍,并加入到了耿京领导的山东义军。
与辛弃疾一块加入到耿京义军的还有一名叫作义端的僧人,他也是辛弃疾的朋友,但是,这个义端却突然叛变,“窃印以逃”,这件突发的事情也连累到了辛弃疾。
耿京为此“大怒,欲杀弃疾”,辛弃疾自知交友不慎,他当下对耿京立下军令状:“给我三天时间。”
辛弃疾料定义端窃印后必定投奔金军主帅,他率领一小队人马“急追获之”,在去往金兵大帐的路上,果然截住了义端,并直接一剑砍下其脑袋,提回来见耿京,由此,辛弃疾受到耿京的器重。
次年,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当金兵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亦在前线被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受耿京的委派,南下并与南宋朝廷取得了联络,“奉表归宋”。
宋高宗大喜,授予辛弃疾“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之职,又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宋高宗让辛弃疾带着委任状潜回山东,召耿京南下归宋。
可惜的是,辛弃疾回到山东时,却得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耿京已经被判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投奔到金营,义军也分崩离析了。
这该如何是好呢?辛弃疾面对此情此景,他对众将说:“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然后,辛弃疾率领五十名勇士,直闯敌营,当时张安国政正在金营“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突然闯入,于混乱中生擒张安国,“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随后,辛弃疾押着张安国,一路闯关南下,抵达南宋临安(今杭州),把张安国交由朝廷后斩首。
和辛弃疾同时代的南宋文学家洪迈专门写了一篇《稼轩记》,以形容辛弃疾的神勇:“赤手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辛弃疾南归之后,担任过诸多职务,但他的施政风格依旧带着几分剑客的任性,比如他在湖北任安抚使时,“得贼辄杀,不复穷究,奸盗屏迹”。
辛弃疾因此也落下了个“好杀”之名,以致有多名谏官弹劾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辛弃疾年少成名,但后来的仕途却多坎坷,大概也与他当剑客“好杀”而备受争议有关吧。
本文参考自:《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