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之中的巅峰之作,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存在让其余小说黯然失色,不仅仅剧情之上的宏大,同时还有一系列隐晦的暗喻。
相比《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单调的剧情而言,《红楼梦》可谓处处都下了工夫,从衣食住行,到人名、地名,乃至屋内堂外的名字,都经过了细致的考究才确定的。
时至今日,《红楼梦》早已形成了专门的红学,用于研究《红楼梦》之中的问题。
曲艺,灯谜,建筑,礼法,饮食,服饰,药理,诗词歌赋等涉及面之广令人惊叹,在曹雪芹的笔下,这一系列的事物相互交织,形成了这部鸿篇巨制。
对于其中每个人物的名字,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单拿出来,都是可以单独去解读的。那么《红楼梦》之中都有哪些人物、地名暗含作者的深意呢?
01 那些暗含深意的名字首先就是大荒山和无稽崖,这两个地方,是《红楼梦》第一回中出现的地方,那么这两个地方有什么深意呢?
首先就是大荒山,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
直接说明了这本书其实就是作者的一番荒唐之言,正应对了作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之说。
而无稽崖则与大荒山相呼应,告诉作者,书中所言不过是无稽之谈,无需去深究。但继续向深处考虑,就会发现,无稽崖还有别意。
在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称之为勿吉,基本上通古斯民族祖先通称为勿吉,无稽与勿吉同音,也就说明这书其实是在暗讽满清贵族。但当时清政府统治天下,作者无法直言,只得采取这样的办法。
接下来我们再说几个地方,同时也是《红楼梦》故事引出之地。
原文如此写: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
在这里面有十里街,仁清巷,还有葫芦庙,而葫芦庙里住着葫芦僧,最后葫芦僧又断了一桩葫芦案。
十里街暗合势力,仁清巷暗合人情。
再次告诉我们,作者所讲的无非是人情和势力,而读书之时我们所看到的也离不开势力和人情二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利益盘根错节,向我们展示了封建时代的官官相护。
至于葫芦庙、葫芦僧、葫芦案,通篇而言无非就是糊涂,为官的糊涂,为父母的糊涂,为子孙的糊涂,到头来,一塌糊涂,自取灭亡。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名,例如胡州——胡诌,再有怡红院——遗红怨,潇湘馆 ——消香馆,蘅芜院——恨无缘。其实很多地方都已经暗示了人物的解决。
宝玉的看破红尘,黛玉的香消玉殒,宝钗的有缘无分。
那么除了地点,便是《红楼梦》之中复杂的人物了。
02 人物之名的特殊首先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苦命鸳鸯。
林黛玉前世乃是绛珠仙草,所谓绛珠其实就是红色的珠子,在这里绛珠便是黛玉的血泪,对应了黛玉好苦的性格,依旧最终悲惨的下场。而且在书中,宝玉曾写绛芸轩,刚好对应了绛珠二字。
贾宝玉的前世则是上界仙人神瑛侍者,“瑛”者实是似玉之美石,但非玉。
在天界之时,绛珠仙草的受神瑛侍者以水浇灌,最终修成女体,因而在神瑛侍者下凡之后,便也跟随前去,要以血泪还恩。到了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什么是木石前盟了。
同时也看出贾宝玉和林黛玉并未缘分,二人之间不过是恩情罢了,最终走不到一起是必然的。
再有就是甄费,甄士隐和贾化,贾雨村,这两人一个是真事隐,一个是假语存。
并且还是一开始便出现的人物,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作者所写乃是真事,但不得不以假语为脱。因此我们在看书之时,才会感到其中之真切,但却无原型。
《礼》中曾言:“遭值乱世,道德违费,则隐而不仕。”所谓君子之道,费而隐,言外之意告诉我们甄士隐是一位君子。
而《孟子》云: “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告诉大家,贾雨村并不是一位坦荡的真君子。事实也证明,贾雨村的确是一个为了攀爬高位不择手段的人,根本无法和甄士隐相比。
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贾宝玉和甄宝玉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出身,还是外貌,乃至性格,贾宝玉和甄宝玉都极其相似,这二人宛如天生兄弟一般。但就是出生、经历都大相径庭的这么两个人,最终却走向了两个极端。
贾宝玉看破红尘,追寻修道而去,甄宝玉则步步攀登,在科举之路上步步为营,迎娶李绮,四处走动,重振甄家家业。
对于甄宝玉这个人物,一直以来都颇具争议。
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认为,贾宝玉并非神瑛侍者,而是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石头,也就是通灵宝玉。在神瑛侍者下凡的时候,跟随神瑛侍者一同下凡,投胎成了贾宝玉。
而神瑛侍者则投胎为了甄宝玉。因而贾宝玉和林黛玉才是有缘无分,到头来一场空。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贾宝玉是作者曹雪芹的理想化形象,而甄宝玉则是现实的写照。
在小说之中,甄府接驾四次,刚好对应了现实之中江宁织造曹寅接驾四次,至于贾府、王府就只能接驾一次。
而且甄府的吃穿用度,乃至于家族的嫁娶,和现实中曹府的都非常接近。
因而很多人都认为贾宝玉是曹雪芹的理想人物,甄宝玉则是现实写照,尤其是甄府的衰败,对应了曹氏的衰败。
不过最终甄宝玉大彻大悟,开始振兴家业,其实也暗含了作者想要重振家业的想法。
曹雪芹半世潦倒,蹉跎不遇,贫困半生,小说之中甄宝玉中举,也算是曹雪芹对自己的慰藉了。
再有贾府的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应叹息。
其实也就直接说明了贾府最终的结局,无疑是要走向失败的。
除此之外,我们再来看看贾府之中的长辈。
首先就是荣国府和宁国府的两位老爷,贾政、贾敬,合起来就是假正经。
其实严格来说,贾政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贾政为人端正,礼贤下士,先顺父母,管教子女,一心为了贾府好。然而正是这种贴近于儒家倡导的正,造就了他的悲剧结果。
书中曾这样评价贾政:他想做好官,可是不谙世情,只解打躬作揖,终日臣坐,形同泥塑,遭人蒙骗,弄得声名狼藉。
因此贾府的衰败其实和贾政没有太大关系,他想要家族兴旺,但却没有好的办法。
至于贾敬,则是家族衰败的重要根源。
他一味好道,在玄真观修炼,烧丹炼汞,放纵家人胡作非为,府内乱成一锅粥也不曾管教,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败亡。
至于贾赦,则是名副其实的摆设,在贾府之中不被贾母看好,整日游手好闲,贪财好色,明明是长子,却没有半点长子、长兄的样子。
每日不是赌博就是找小老婆,甚至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抵债工具嫁给孙绍祖,被折磨致死,也不曾过问。
可以说贾府的衰败,和他离不开关系。
除此之外,我们再来说一下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那就是风月宝鉴。
风月宝鉴的存在,可以说对整个小说的推进都有着重要作用。何为风月?
一为情爱,二为清风明月,既有明,亦有暗,向读者展示了书中线索。并且还告诉大家,风月宝鉴分为正反两面,对于这个解读,清代的读者就给出了答案。
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
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看书的时候不要拘泥于表象,应该看到书中背后所体现的内容。
就连作者都提醒读者,“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这句话乃是风月宝鉴自己所说,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看书切记不要只看到表象,没有理解了作者的真实意图。
其实身为读者,亦是如此,《红楼梦》的评价之所以如此之高,正是在于其背后所体现的内容。
身为读者,如果仅仅看到了表象,看到了一时的繁华和衰败,看到了大观园之内的莺莺燕燕,看到了四大家族的奢侈无度,那么就没有真正看懂这本书。
曹雪芹增删数十载,才成此书,耗尽心血,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在品读之时,必然要细心、谨慎去读,而不是囫囵吞枣,不知所言,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