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化标志和民族图腾的万里长城,不仅守护中华文明几千年,也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代表的长城文学就是一例。
但是,今天我们却要就孟姜女的传说,给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平冤昭雪。
可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孟姜女的传说,
两千多年来,这一传说以戏曲、歌舞、民谣、诗文、说唱等多种形式广为流传,成为长城文学的一个标志。
有关孟姜女的诗词,代表性的有唐代僧人贯休的《杞梁妻》、明代陈绾的《姜女坟》、清代陈天植的《贞女祠》等。还有元代的杂居,常引用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如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想当日范杞良在长城内,干迤逗的个孟姜女送寒衣”。
其中,唐代的《杞梁妻》不仅文学水准高,且被史家以诗证史,认定为孟姜女故事传说发展脉络的重要节点。实际上,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雏形,就是从唐代开始流传的。
那么,真实的“孟姜女”哭的到底是不是长城?
首先说“孟姜女”的人物原型。
孟姜女并非秦时人物,而是春秋时期齐国人。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公元前550年,齐庄公袭莒国,战事不顺。齐国大将杞梁、华周力战而死。齐庄公退兵,载杞梁尸回都城临淄,在城郊遇到前来迎丈夫灵柩的杞梁妻。
杞梁妻就是孟姜女的原型。
其次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杞梁尸回都城临淄,庄公派人吊唁,被杞梁妻回绝,她认为丈夫有功于国,在郊外进行吊唁,不合乎礼仪。齐庄公不得已,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
然后就了杞梁妻“哭城”的桥段,实际上,她也确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也因此还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此外还有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其实不论在哪,哭崩城墙都是不可能的事,不过是后人进行的神话式文学创作的结果。
不过,即使孟姜女哭长城并无其事,但它在民间流传甚广且经久不衰,并被演绎、渲染成具有神秘色彩的悲歌,其实是民众借孟姜女之口对战争和暴政进行控诉。从这个角度看,秦始皇说冤也冤,说不冤也不冤,毕竟秦的暴政确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