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鹤实习生 冯雨瑶,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力帆新能源成功转型的方面?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力帆新能源成功转型的方面
本报记者 王鹤
实习生 冯雨瑶
4月9日晚间,力帆科技发布2020年报显示,去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0.58亿元,较2019年的-46.82亿元大幅扭亏为盈。
力帆科技表示,随着重整方案的逐步落实,公司债务得到有效解决,资金供给恢复正常,上下游产业信心逐步恢复,汽车业务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恢复生产,2021年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50%以上。力帆科技同时表示,已向上交所提出“摘帽”申请。
业绩扭亏有望“摘帽”
力帆科技由力帆股份更名而来,主要从事乘用车(含新能源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汽油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最新年报显示,2020年全年,力帆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6.37亿元。摩托车业务和通机业务是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主力。其中,2020年,力帆科技摩托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5.62亿元,通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61亿元,两项业务合计贡献80.37%的营业收入。
摩托车业务一直是力帆科技的核心业务。据年报披露,2020年,公司虽经历重整的艰辛,但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出口货柜紧张等多重因素困扰,通过封闭运营,确保内销KPV、K19、V16S以及外销弯梁ADV、100-3R、350-2等多款新品上市,实现了利润增长。
在通机业务方面,2020年力帆科技的通机产品销量实现超过20%的增长,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
除了摩托车、通机两大主业表现亮眼之外,完成重整后的力帆科技还实现了“债务大减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力帆科技的负债总额为67.29亿元,较年初减少98.45亿元,降幅达59.4%。
在营收好转、债务减负之后,力帆科技有望一举摘掉“ST”帽子。公司公告称,4月9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撤销公司股票其他风险警示的议案》,同意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撤销股票其他风险警示。一旦获准,公司股票简称将由“ST力帆”变更为“力帆科技”。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摘帽”成功,力帆科技的涨跌幅限制将恢复到正常的10%,股票流动性将大大增强。
深耕换电新能源汽车
重整完成只是力帆科技浴火重生的第一步,对未来发展之路如何规划则是更为关键的一步。
在2020年年报中,力帆科技披露了2021年的发展规划。公司称,随着新能源车型的导入,公司正在积极调整产线,做好车型下线、后续车型开发等工作,汽车业务将在下半年开始恢复生产。
同时,力帆科技也为长远发展绘制了明晰的战略蓝图。公司表示,将深耕核心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先进制造等方面能力,加快推进公司向科技化及互联网化全面转型。公司将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互联网汽车、摩托车科技生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品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以行业销售为基础,创造新商业生态,全面构建用户参与新模式,打造C端消费的互联网汽车及摩托车品牌。
实际上,在今年年初,力帆科技的战略规划就已步入实施阶段。1月26日,重整成功后的力帆科技首次亮相,导入了吉利科技集团的首款换电新车型。2月2日,作为公司产业投资人的吉利科技集团在重庆市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首批智能换电站在静观、梨花山、围龙、珞璜、大路等5个服务区内同步投入运营。未来五年,重庆高速服务区还将陆续投入40座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示范站。此外,力帆科技重庆汽车工厂的智能化改造也在加速进行,为未来换电新车型的生产做好备战工作。
“科技化、电动化转型是力帆科技重整后必须要做的事情。无论是在摩托车领域还是汽车领域,力帆科技此前的市场优势和市场格局都已被颠覆了,向科技化、电动化转型几乎是力帆别无选择的选择。”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力帆和吉利在经过技术和人才的整合后,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拓展值得期待,尤其是在换电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