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绝对称得上是导演中的“稀有动物”,他的电影作品可以说部部佳作。
从2006年《光荣的愤怒》算起,曹保平的5部影片豆瓣最低分也有7.7。
《光荣的愤怒》8.0,《李米的猜想》7.8,《狗十三》8.5,《烈日灼心》8.0,《追凶者也》7.7。
相信要是别的导演,以上5部作品哪怕只拍出一部,也够吹一辈子了。
更绝的是,在他手底下走过一遭的演员,都有爆发式的演技表现。
《李米的猜想》在周迅与邓超的作品序列中都是排在前几位的代表作品,《烈日灼心》更是让邓超、段奕宏、郭涛一举搞了个金爵奖三黄蛋,也让邓超提金马斩金鸡,《追凶者也》让刘烨和张译在当年一度成为了各大奖项的种子选手。
今年被更多观众所熟知的实力派“进局子”专业户王砚辉,也是在曹保平影片中几经打磨才有了如今的厚积薄发。
可令人遗憾的是,曹保平且今为止五部作品中评价最高的《狗十三》,2013年拍摄完成,至今无缘与观众见面。
然而这部片子的高品质一直在影迷之中口耳相传,因为每年都有机会在各大电影节以及北京电影资料馆和观众见面,所以豆瓣评分人数如今也已经过万。
至于影片一直未得上映的原因,相信每个看过影片的大家都懂,坊间传闻也绕不开一个“禁”字。
好在,这部尘封5年的作品,如今总算是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作为一个有幸提前领略过影片全貌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一句:
《狗十三》是《阳关灿烂的日子》之后,最优秀的大陆青春片!
不是瞎吹,是真爱,这是一部能够为“青春片”这个在国内被许多无病呻吟的狗血爱情故事搞到让人看见就想绕道走的题材正名的佳作,甚至说是杰作也绝不过分。
作为一个精于挖掘演员的导演,曹保平在《狗十三》中又给观众带出了一位让人忍不住要挑大拇哥的演员,那就是时年只有14岁的张雪迎。
这让我不禁有些唏嘘,要是《狗十三》能早些年上映,恐怕张雪迎有机会出演不少其他名导的大银幕作品,如今也许早就成为了新生代演技派的代表人物。
虽然说97年出生的张雪迎是个从5岁便开始演戏的“老戏骨”,但是出演的多是电视剧。
作为一个很少看国产电视剧的人,我认识她还是因为综艺《演员的诞生》。
在角色之中她展现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乖巧的笑容总是能轻易地激起人内心深处的好感。
当处在她这个年纪的许多演员还只能用“有天赋”、“有灵气”这样标榜先天的词汇夸奖时,张雪迎的表演之中多出一份属于成熟演员的“稳”。
看得出,她已经十分懂得克制的重要性。
章子怡说在她的身上看到了特别美好的东西,为她骄傲。
刘烨则说戏的节奏被张雪迎带动,相当抓人眼球。
当年张雪迎在参加艺考时,曹保平还曾调笑道,“你还用上电影学院吗?”
不过她最后也确实没有选择电影学院,而是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了中戏。
在《狗十三》中,张雪迎饰演的青春期女孩李玩是绝对的“大女主”,影片无论是外部故事还会内核主题,都萦绕在这个人物之上,可以说其表演的成败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影片的成败。
这是张雪迎的第一部电影,谈到这次表演时,张雪迎说:
当时很直接,没有带任何技巧,没有被所谓的演戏技巧绑架,只是代入了角色,展现了真实的自己。
小时候看《狗十三》,还会挑自己各种毛病,但现在我反而觉得那些自己认为的瑕疵,是很好的。比如说青涩的面庞,没有带重音强调的台词,你会发现那样演其实是对的。
可能《狗十三》的片名乍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实际上每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大赞这个名字起的妙。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李玩展开,其父母早已离异并各自组成新家庭,常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继母生下了二胎弟弟,父亲却不敢告诉李玩,买来一只狗想要讨好她。
起初“厌屋及乌”的李玩并不想留下这只狗,但在小狗的卖萌攻势之下还是与其迅速产生了感情,并起名爱因斯坦。
随着爷爷在买菜时不小心把狗弄丢,一家人针对李玩一人的矛盾集中爆发,在“大人”们暴风骤雨般的轮番攻势洗礼之下,李玩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变成了一个家长眼中“懂事”、“听话”的乖孩子。
《狗十三》中,曹保平将我们每个中国孩子都必定经历过的残酷成长教育用极致细腻的笔法呈现在了大银幕之上,李玩是我们的镜子也是我们回头观看成长的窗户。
成长未必是件令人喜悦的事情,它可能意味着丢掉了原来的那个自己,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忍让、妥协和接受。
“狗”指的是爱因斯坦,“十三”指的是站在青春十字路口的李玩,当“狗13”合在一起,片头阿拉伯数字1与3如刀般锋利的扎在画面之上,我们才明白,原来这个片名是在咒骂这个操蛋的世界。
高级的是,影片的核心表达如同片名一般,没有用台词去点明,都需要你用心去自己感受和体会,在思考中去品尝那种五味杂陈的伤感。
张雪迎也说:“台词不长,但是把短的台词说到人心坎里很不容易。”
张雪迎之于《狗十三》,就像是夏雨之于《阳光灿烂的日子》,影片的精气神都集在这一人身上。
张雪迎在影片中的头发都是自己扎的,全素颜甚至连牙箍都真的,但依然难掩她是个美人胚子,一双眼睛里能看到李玩童真渐渐失去的光彩消散,能看到从执拗到迷茫再到麻木的人物内里转变。
这样的情感表现力,对于当时只有14岁的张雪迎而言,实在是怎么夸奖都不过分。
她在《狗十三》中真正的做到了,让观众透过画面深入到了这个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在想什么完全不必说出来,我们透过行为与表情们就能了解的一清二楚。
因为李玩,就是曾经的你我他。
影片开头,是一段李玩面对镜头的独白,用平行剪辑穿插着父亲在产房外焦急的期盼着弟弟的出生。
——你知道人总是这样的
——比如,今年过年我买了件绿毛衣
——从交了钱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
——红色的也好看啊
——但要是买了红的,我肯定也后悔,对吧
——就像,人在夏天,很难记起冬天有多冷
——到了冬天,又忘了夏天有多热
——你看,如果存在平行宇宙,这样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她的表情时而纠结,时而如小大人般的佯装成熟,时而又能看出一阵阵酸楚,时而咧开嘴笑笑,露出那个象征着世界对她正进行改造的牙箍。
随着剧情发展,李玩慢慢变得“懂事”,牙套也在无声无息间被取下。
她热爱天文擅长物理,却被家长与老师逼着要去报自己不擅长的英语兴趣班。
她所喜爱的《时间简史》和想象中的平行宇宙,被大人视为小儿科,父亲言之凿凿答应要带她去的天文展,永远是可以被随意舍弃的附加选项。
当自己心爱的小狗走丢,家长们买回一条假狗上演指鹿为马,却怪李玩不配合。
弄丢狗的爷爷起初还有着歉意但从未正式道歉,最终却也问出了那句家长们用来终止讨论的那句:“你有完没完!”
最终,李玩在父亲的家暴下哭着向弄丢狗的爷爷为自己的“不懂事”、“添麻烦”而道歉。
这不正是我们那些从不会为自己的错误而道歉,还总能把问题归咎到孩子身上的大人们那丑陋的样子吗?
张雪迎在这段戏中的表演也相当到位,将一个挨打孩子起初的不理解,无法躲藏如同受惊的小兽一般的不安,都展现的淋漓尽致,看得我心疼到恨不得把她爹从银幕里拉出来揍一顿。
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就是这场挨打之后李玩洗澡的戏,她在水中委屈的缩成一团抱着自己,身上的伤痕触目惊心,手上还在流血的伤口如同伤心的外化,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变成了一个不认识的人。
成长,原来这么痛啊!
张雪迎也说,“能哭得那么伤心是因为把自己当成了李玩,觉得李玩太可怜了。”
比起片中激烈的争吵戏与哭戏,我更加喜欢的是那些内敛于心的表演时刻。
比如李玩发现小狗死后,不知情的父亲朋友在餐桌上让她尝尝狗肉,镜头聚焦在张雪迎的脸上,我们能清晰的感受的她在努力的消化着负面情绪,直到换上了一副如同面具般虚假的标签,看似毫无波澜的吃下了面前的狗肉。
银幕外的我,看到这里胃里忍不住翻腾起来,仿佛是自己吃下了那块肉。
时隔多年,张雪迎回头看《狗十三》,感想远比当年要多,“这部戏对女孩的成长描述得很细致”,“这部电影的可怕在于大部分人都会有共鸣”。
她很期待影片上映之后的口碑,更表示:“终于等到这部戏上映,这几年都会惦记它。”
总而言之,《狗十三》不仅是今年银幕上最值得一看的华语佳作,更是一部从大陆影史纬度上来看都难能可贵的青春片。这样的电影,每多几个大人看到,就能多让几个孩子在成长时痛的轻一些吧?
也感谢《狗十三》让我记住了张雪迎这个瘦小身体里蕴藏巨大能量的“老戏骨”,期待今后能在大银幕上更多看到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