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州频道
2月26日,务川自治县红丝乡上坝村天门冬基地,春雨绵绵,云雾缭绕,几十名村民忙着施肥、垒埂、覆膜……分工合作,忙中有序。
“前期受疫情影响,有机肥运不进来,我们就提前把土翻垦好,把埂垒好,等肥料一来就入土,然后覆膜,农时点都耽误不得。”红丝乡副乡长杨忠华说,如今,300吨有机肥已运到基地,3天内可全部入土。
上坝村地处国家级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好,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环山群抱,地势平整,土壤肥沃,以前上坝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产业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群众生活积贫积弱。
天门冬夏喜凉爽、冬喜温暖,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腐殖质丰富的土中生长。2013年,红丝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本地的土地资源引进务川绿源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在上坝村白马山基地,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发展天门冬产业。
2016年,基地发展到500亩,由于天门冬生长需要经常除草保持土质疏松,对劳动力需求大,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在红丝乡政府的支持下,务川绿源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积极与省农科院、县农业局技术对接,组织员工和当地村民到外地走访调研、参观学习,并引进了防草布,改进栽种技术。
“防草布作用很大的,既透水又保湿、保温,还保肥。”杨忠华说,采用防草布覆膜后,地里几乎不长草,还能改善土质板结,一次覆膜可连续使用至少4年,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
产业效益好,群众信赖高。门天冬产业基地发展,不但辐射带动了农户250户1000人增收,还因新技术的开发节约了许多劳动力,让许多农户看到了“钱图”,纷纷跟着种植。李小红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李小红曾经种植过辣椒、菊花等产业,效果都不理想。今年初,李小红经过多方对比考量后,与几位朋友合伙领办了上坝村的500亩坝区,发展天门冬。
“白马山天门冬种植基地种植,每亩土地栽700株,4到5年后采收核产,平均每株收果20斤,每亩收益14000斤,每亩纯收入60000元左右,平均年纯收入15000元,很划算!”说起天门冬种植,李小红信心满满。(孟红霞)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