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①,方留恋处、兰舟催发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便纵有、千种风情⑤,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饮酒。无绪:没有心情。②兰舟:兰木制成的船,此泛指船。③凝噎:喉中气塞。④暮霭:傍晚的云雾。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故指其天空为楚天。 ⑤风情:意趣。
【语译】
秋蝉不住地叫,声音凄凉。面对着长亭时,已临近傍晚,一场急骤的雨才刚刚停止。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喝着酒也毫无情绪。正留恋不舍时,船工又催人快上船,要出发了。我们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两双泪汪汪的眼睛彼此相看,竟气噎喉塞,说不出一句话来。心里只想着这一去,将随千里烟波,越离越远了。晚间的云气烟雾已渐浓重,而楚地的天空是多么寥廓啊!
多情的人自古以来总为离别而悲伤,哪能再碰上如此冷落的清秋季节呢?今天夜里,待酒醒时将身在何处?大概是杨柳岸边,只有拂晓的风和西斜的月作伴了吧。这次离去,总得一年以上,这期间一切良辰美景都该是白白存在了。即使它有千万种意趣,可是又能对谁去说呢?
【赏析】
这首感伤离别的词是柳永最负盛名之作,历来词家纷纷评论赞誉不绝,从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来看,应是当之无愧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先写离别的环境,只用十二个字,秋天的季节,傍晚的时刻,送别的地点,“骤雨初歇”后的清冷气氛,满耳“寒蝉凄切”的声音,一一都写到了。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即将离别者此时此刻阵阵袭来的揪心的痛苦:而组成背景描写的每一个局部,也都能衬出离人黯然消魂的心绪。然后写到人,此时心绪已乱,,再也喝不下洒去了。“都门帐饮无绪”,亲友在送别的路上为远行者设帐备宴饯行,别宴就设在“都门”外,可知是离开京都;又从后面提到“楚天”知道此行是向南。离繁华的京师,去遥远的南方,心头也会多一分惆怅。当然,心里难受主要还是因为要与心上人分别,“留恋处”时间飞逝,有多少话想说还没有来得及说,船工已在声声地催促乘客出发了。这样,最后分手时刻到了,镜头转为人物表情动作的特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彼此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中充满泪水,除了气塞喉噎外,竟连半句话也说不上来。摄下这一刹那间的生离别的悲哀情景后,镜头也就此停住了,下面几句只是瞻望前程时内心活动的补充描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活。”想想此去水路漫长,自汴京到楚地,须经“千里烟波”,南望“暮霭沉沉”的天空,目的地是多么的遥远啊!“暮霭”照应前“长亭晚”,同时渲染了前途茫茫的凄然心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曰:“城阙辅三城,风烟望五津。”柳词的这两句实与诗的后五个字用意相仿。上片叙离别之事,对别时情景作具体描绘:下片换成抒情,将自己内心活动层层揭示出来。先用一句带有普遍性的话过片:“多情自古伤离别”,言下之意,我亦多情人,自不能例外。然后用“更那堪”推进一层说,何况适逢悲秋之时呢。先开后合,从前人说到自身。“清秋节”,草木摇落而变衰,环境是“冷落”的:离别后,独自漂泊于千里之外,人事也是“冷落”的,所以此情就更不堪忍受了。道理点得很明,说得很透,但柳永并不满足于此,他要对这种“冷落”的境况继续发挥想像,再加描述,以大大增加其艺术感染的力度,于是写出了全篇中最精彩的句
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自白的话仍是在即将分离的片刻间说的,是对登舟离岸若干小时之后情况的预测,是将想像中浮现的虚景加以实写。尽管“帐饮无绪”,但为了减轻痛苦,麻醉自己,大概酒还灌下去不少。晕晕乎乎地上了船,待到酒醒人觉,早已身在野外荒郊,舱外残夜将尽,岸上晓风衰柳,天边落月西斜。那时的情状实在是不敢再想了。
俞文豹《吹剑录》记载过一个有名的故事:“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说到词的特色擅长,而举“杨柳岸”,可见它足以成为柳词婉约风格的代表。又因为佳句广为传诵,也就有人故意开玩笑说它是船夫登厕诗,贺裳还为它辨诬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或讥为梢公登溷诗,此轻薄儿语,不足听也。”(《皱水轩词筌》)王世贞则将其比淮海词说:“与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同一景事,而柳尤胜。”(《艺苑卮言》)如此等等,可见其脍炙人口。
最后四句,又比预料“今宵酒醒”后光景推想得更远,想到这次去不会少于一年,其间也必会碰上“良辰好景”,但那又有何用?哪怕风光再好,情趣再多,没有亲爱的知心人可以诉说,还不是形同“虚设”,全失去了意义?他俩往日在一起,曾经是如何的相亲相爱,又有过多少共度良辰,同常好景的幸福时刻,这些也都可以从中体会出来。如此抒情。既通俗流畅,又深挚真切。柳永词在当时受到广泛的欢迎,以至“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实非偶然。
此词写景叙事,仅以临别难舍一刻为立足基点,并不再将过程延伸,而用心理活动去扩展境界;抒情则有层次地步步推进。通常写离别词,多有忆往事、想当初的回顾,此词反其道而行之,只用前瞻,即写在离别之时而所想都是别去之后;昔日之欢乐、平时之恋情,都从诉说别后的冷落孤单中反映出来。这是这首词很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