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2》第5期中,演员陈宥维、刘芮麟、孙千合作了《甄嬛传》果亲王被赐毒酒和甄嬛生死离别的经典片段,原剧中孙俪和李学东把这段离别诠释的悲伤至极、引人落泪。但陈宥维和孙千却演出了满满的喜感,以至于大家看到陈宥维喝毒酒、到毒发身亡不是同情看着尴尬发出一阵阵的笑声,当然这个笑声有点不礼貌。
这段戏也遭到了赵薇和郭敬明的严厉批评,核心还是陈宥维饰演的果亲王这个角色太垮,赵薇对陈宥维说:“你根本不具备这个实力和基本功来演这个角色,你的基本功不能驾驭这样一个复杂的情节和复杂的情绪”。
郭敬明直言陈宥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让人无法进入到他演的角色。
尔冬升和陈凯歌虽然肯定了陈宥维比上一次演《三生三世》有所进步,但言辞中也不乏有恨铁不成钢的惋惜。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一向对演技要求极高的李成儒老师,却没有对陈宥维这段失败不做点评,反而对原电视剧《甄嬛传》如此离奇和脱离历史的片段,怒批《甄嬛传》编剧导演误导年轻人。
实际上,李成儒已经整整批了《甄嬛传》4年,在多个节目中表达了对《甄嬛传》编剧和导演的不满,观众不禁要问,李成儒为何怼了4年,仍不放过《甄嬛传》?
第一次是2016年在《可凡倾听——人生几度悲凉》的专访中 ,讲到历史剧的现状时,李成儒就大批特批现在的很多“穿越剧”“清宫剧”简直是胡乱编剧,坑害青年人,直言是以《甄嬛传》为代表,胡编乱造,害人不浅,在真正的历史上,王爷不递折子都不能进宫的,怎么有可能和后宫的妃子谈恋爱?
而在《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的节目中,刘晓庆、张铁林、侯明昊在舞台上合作出演了《甄嬛传》的一场戏。李成儒在对刘晓庆以及张铁林的演技点评之后,再次跑题对《甄嬛传》原作开启炮轰模式,痛批其众惑于后人。
“王爷们竟然可以和妃子在御花园泛舟湖上,这不胡说八道吗,你以为这是大杂院吗?希望以后这个东西一定要杜绝,它众惑于后人”
为何李成儒偏偏对《甄嬛传》有这样大的成见?
很多观众会发现,每次李成儒看到一些胡编乱造的古装剧,都会把《甄嬛传》拎出来溜一圈,吐槽剧情顺便diss一下导演和编剧。那么,近些年古装剧多如牛毛,比《甄嬛传》更加不尊重历史的剧目也不少,而且各个朝代的都有,为何李成儒偏偏揪住《甄嬛传》不放?
第一个原因是,在近几年的古装剧中,《甄嬛传》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一个,2011年开播就打破了很多收视纪录,而且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此剧播出后,“小主”“极好极好地”等甄嬛体在年轻人当中广受追捧,这种“伪历史”剧的泛滥已经对年轻一代的历史观有很大的影响了,所以,李成儒认为这类电视剧是以《甄嬛传》为代表的。
第二个原因是《甄嬛传》本就是一个戏说剧,用李成儒老师的话说是歪剧,却披着一层正剧的外衣,这就有点让人接受不了了,李成儒说,这样会让很多年轻的观众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历史,等于是误导年轻一代的观众。李成儒说自己为什么没有批同样不尊重历史的《还珠格格》呢?这是因为,还珠格格本身就明确自己是游戏类、戏说类,而最怕的是那种打着正剧而游戏,和戏说的剧(《甄嬛传》),这就容易误导后来的年轻人。
所以,李成儒并非刻意针对《甄嬛传》,而是对《甄嬛传》一类的戏都比较反感,所以,在《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当李成儒看到张国立和李宇春合作的《父·王》中,指出了剧本中有“魔改”的成分,希望不要让观众误以为秦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需要在演出的最后加上“吕不韦死了,他一直认为嬴政是他的儿子,其实秦嬴政不是”这样一句。
主持人李立群也赞同李成儒的观点,认为李成儒的建议很理性,因为在整个一个大众传播的教育意义下,这一点还是应该点破的。
最后一点,李成儒曾自编、自导、自演过一部历史正剧《红墙绿瓦》,主要讲述的就是1840年和1860年鸦片战争期间,在经受外辱和内斗情况下,清王朝在西太后的执政下苟延残喘的一段历史。
该剧是李成儒呕心沥血之作,坚持的是“不细说和无穿越”的原则,是一部考证严密的历史良心剧,但是却没有上星,观众反响平平,十分让人遗憾。
这部剧的失败,不仅枉费了李成儒对历史正剧执着的一腔热血,李成儒把失败归结于,当今的电视市场娱乐至上和歪剧至上,这样是很可悲的,至少历史剧不能娱乐至上,现在年轻一代的观众已经被这种娱乐至上的文化害了,整体拉低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和对历史本来面目的认知。
理性地说,电影、电视市场的繁荣需要各类文化添彩增姿,就像大鹏总结的:尊重史实的历史剧是大家喜欢的,如果有一定的戏说成分,稍微活泼一点,其实也许他有一个机会让更多的年轻人被吸引到。
而从李成儒对《还珠格格》的评价也可以看出,他并非对戏说剧一刀切的批判,允许有戏说的剧目存在,但是戏说剧应该对观众有一个明确的告知,不应该披着正剧的外衣,故意给观众造成误解,让观众认为那就是历史,这就不值得提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