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医生从刘大爷体内取出的鱼刺
老人囫囵吞“鱼” 肠内取出百根鱼刺
一周前,一名63岁的老人吃水煮鲫鱼时,因为鱼刺太小,将鱼肉连同鱼刺一起吞下。没想到,鱼刺经过食管、胃、小肠,最后扎在直肠里。因排便困难,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两个多小时的操作,医生从老人体内取出大大小小近百根鱼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主治医师黄志寅说,这样量大的鱼刺还是从医以来头一次遇到。
63岁的刘大爷是内江人,约在一周前,在家煮了两碗鲫鱼,想着刺小就混着鱼肉一同吞下。吃完后,刘大爷身体并无不适。但过了几天,他发现排便疼痛,实在受不了才来了医院。接诊的黄志寅医生随即用肠镜进行检查,发现直肠里扎满了鱼刺,并伴有大面积水肿和溃烂。当天下午5点左右,黄志寅和同事在内镜下使用活检钳等工具,一根一根将鱼刺取出。原本以为只需要二三十分钟就能完成,可取出的刺越来越多,最后花了两个多小时,取出近100根鱼刺。手术结束,老人的疼痛就基本缓解了。
“大爷算是幸运的,这么多的鱼刺都‘完美’避过了消化道内的危险区域。”黄志寅介绍,一般接诊的卡异物的病人卡在食道处的比较多,卡在直肠的一般也是单个异物,像数量这么多的还是第一次见到。一般食物进入食道以后,要经过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最后才由直肠排出,整个长度约8-10米,而这么多的鱼刺,如果卡在消化道的任何地方,都会增加该部位穿孔的几率,要是扎到重要血管和重要脏器组织,还可能导致致死性出血,这就非常危险了,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开放性手术,如开胸手术来完成。
“鲫鱼是我们常吃的鱼类中含刺最多的,而这位患者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没把鲫鱼刺当回事儿。”医生提醒,在吃鱼时最好还是把鱼刺剔除,如果不小心卡入鱼刺,不要用一些土方,比如吞饭团、喝醋等,使用人工干预的方法容易让异物越陷越深,增加穿孔出血风险。此外,一些带有丰富纤维的食物还容易缠绕在异物上,给医生手术带来难度。正确的做法是,当消化道内卡入了超过1厘米的尖锐物且食道内出现持续疼痛时,就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就医,“24小时之内都是较佳的治疗时间,如果超过24小时则伤口容易出现水肿、发炎。”黄志寅特别提醒,有些老人因无法正确处理和判断,应特别注意。
成都晚报记者 章玲
图片由华西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