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这一张啦!
小阔爱们,周一好呀!
近日,一位名叫Stephen E. Wilhite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病逝,有网友到他的社交主页下留言:“您改变了互联网。”
等等,他是谁?有这么大能耐?还真有。
Stephen有一个别称,叫“GIF之父”。1987年,美国电脑市场被苹果、IBM等巨头垄断,但各电脑品牌都有自己单独的、互不兼容的图片显示系统,这意味着要给不同的系统传文件前都要转格式,加之那个年代电脑运行龟速,使用者们的怨声越来越大。
Stephen所在的互联网服务公司受委托,研发更高效的图片传播(显示)方式。很快,Stephen带领团队借助“LZW压缩算法”,实现了图片内存小但画质清晰、各系统兼容的格式,即今天的聊天神器“GIF动图”。
世界上第一张GIF图——一架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图片,便在35年前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Stephen最初没打算让图片动起来,后来感觉动图比静态图更能全方位传递信息,才在代码中写入此效果。因此,早期的GIF图只播放一次,就会静止下来。
事实证明,Stephen的调整是对的。2017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心理学博士Lisa DeBruine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张“电塔跳大绳”的GIF图,并发起一项调查:“你能听见图里的声音吗?”
30万份回复中,有70%的网友表示自己听到了“砰”的一声。GIF能引起联觉反应,当然,这也成了它的灵魂。
Stephen最喜欢的一张GIF图,并非他本人制作,而是由一家网络开发商在20世纪90年代截取的动画片段。此GIF图上有一个婴儿在魔性地舞动,如此鬼畜的画面,在当年甚为罕见,因此一夜间就火了,网友称它为“baby cha-cha”。
2005年前后,随着Twitter等社交平台出现,GIF图被大范围使用。发展至今,很多年轻人不发表情包,都不知道该如何聊天了。
不过,表情包只是GIF世界的冰山一角。脑洞奇大的网友们,开发出了“GIF小说”“GIF艺术品”“局部GIF”等形态。
2015年,网络作家Dennis Cooper在自己的网站发表了两本恐怖“小说”——《Zac’s Haunted House》和《Zac’s Control Panel》。小说里没有一个字,全部由GIF图串起情节。
Dennis Coop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于 GIF 的效果,你可以创造一个统一的叙事。与迫使自己使用书面文字相比,这是一种更为自由的写作方式。”也就是说,这两部小说不是作家写给读者看的,而是需要读者自己想象出来的。
如今,这两部小说还能在网上搜到,如果你有兴趣且胆子够大,可以点开满足好奇心。
Dennis Cooper小说里的部分GIF图(情节)。
提起GIF艺术品,不得不提被誉为“中国GIF创作第一人”的约翰强尼(笔名)。他从事GIF创作已经8年了,笔下的GIF图可爱温馨,仿佛暖暖的阳光都被收进图里。
他传播范围最广的三个GIF艺术系列,相信许多朋友都曾见过——
《大自然的烦恼》:
《夏日的合作》:
《小房子》:
GIF艺术还有一种衍生形态,叫“Cinemagraph”,可以简单称其为“局部GIF”。顾名思义,就是一张静态图里,只有树叶、头发丝或水流等局部会动的图片。
此形态源自一场争议。表情包成为新式社交语言后,有一部分人跳出来表示:“闪瞎眼的GIF图很没格调,是低层级的街头文化。”
表情包爱好者不乐意了,因此发明出了局部GIF图,借此提高所谓的“艺术感”。这种效果,看起来真的更具美感了?
朋友们来评论区说说,你最常用的GIF图是哪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