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简单介绍下王阳明,起因是我前些日子在看的一本书,就是下图那本《传习录》,我习惯早上上班路上和班前准备时抓点时间看看书,同事看到我抱着这本打开犹如圣旨一般名字又非常怪异的书都非常好奇,问我这什么书,我就说这是王阳明徒弟抄录的王阳明心学。结果没一个人知道的,都在问我王阳明是谁?我很诧异!所以,作为偶像的小迷弟,我必须有必要让大家了解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王阳明,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所以也叫王守仁。阳明是因为当初他曾在绍兴会稽山阳明洞隐居,而后又创办了阳明书院,所以后人常把他叫做王阳明。他是浙江余姚人,其远祖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阳明本人也是个官宦世家,世代为官,其父也希望他步入仕途,但是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却对这些不感兴趣,偏爱舞刀弄棒,研读兵法,并深爱下棋,为此没少挨父亲打骂,得亏爷爷偏袒孙子,任其发展兴趣爱好,不然世间便少了一个集儒家、道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心学之大成者。
兵场射箭
王阳明因少年时下棋被父亲责骂不务正业,并屡教不改,父亲一气之下把他的棋子扔到了河里,为此王阳明内心一震,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来咏志。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他把自己比作卧龙诸葛亮,从此发奋读书,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他的博学在当时是世人皆知,但是他以文官掌兵权这在当时颇受人诟病,为首的便是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他为了让他出丑,有一次操练,居然强行让王阳明射箭,王阳明二话没说拉起弓箭嗖、嗖、嗖三箭全部正中靶心,惊的太监张忠下巴差点掉到了地上。
龙场悟道
读过明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当时大太监刘瑾是怎么个呼风唤雨的存在,但是王阳明并不鸟此人,因此得罪了刘瑾被打了40廷丈,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因此他带着两个仆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到了这里才发现原来这是个不毛之地,连鸟都不拉屎,只有一个原老驿丞,办了交接手续就走了,后来他两个仆人也走了,就剩他自己了。在这空旷的山野,给了王阳明充裕的时间去思考,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他突然惊醒,知识犹如洪水般灌入身体,让他明白了心即是理的人生哲理,打破了当时以朱程理学一支独大的局面,从此创建的心学。
几个影响
心学的创立,对当时学术界产生震荡,以格物致知的理学首当其冲,大量学子涌入心学,并自发传播,以至于后来远播海外,以东南亚的日本为首,那时候好多幕府深受心学影响,发起改革,这就是后来的明治维新,从此日本开始崛起。
后记
现在人所熟知的便是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他强调知就是行,行便是知这是分不开的,没有知而不行之事。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比如谈孝顺,不是说先去了解一下孝顺的方法,然后才去行孝顺的事。而是你有了孝心的同时就已经在行孝道了。再比如好好色,恶恶臭。看见好色是知,喜欢好色是行。不是说你知道了好色,再去行个好好色的理,而是看见好看的颜色同时已自好了。同理闻到恶心的气味时已自恶了。我这里只是班门弄斧提两句,如有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加入心学的大家庭,现在书面上有太多的关于王阳明的书籍,都标榜的心学,知行合一学说我觉得都不太好,只是标题党而已,因为这太复杂了,当下没人敢说他学精了王阳明了心学,这只能自己领悟个中道理,真的想看,就看我看的这本《传习录》,这本书是其徒弟收录抄写王阳明讲学谈话的笔记,不带任何个人色彩,从对话中仔细揣摩,心即是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