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满仓
图:大俗摄影
我在城市里工作的这9年里,先后参加参加两次葬礼,简单而简洁,感觉很清爽的。作为一名90后,我对农村的“跪棚”陋习,向来都是持不认可的态度,我认为,这样的繁文缛节,迟早都会被人为的废除。
这次,因为户口的问题,我请假回到了老家的农村,在家里的第二天,父亲的堂哥去世了,按照我们的血缘关系,是要过去“跪棚”的。
在农村里,所谓的“跪棚”,就是在逝者的堂屋门口,搭设一个灵棚,大爷的儿子、女儿和儿媳,守在大爷棺木的两侧。而我和其它一些相对比较亲近的晚辈要跪在灵棚内,在老家俗称“跪棚”。父亲告诉我,在大爷葬礼的这几天中,只要有任何亲戚前来吊唁,我们跪棚的人,都要磕头相谢,以示对逝者和吊唁者的尊重。
在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跪棚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像农村家族比较大的,亲戚和朋友相对比较多,村里“送信”后,前来吊唁的人接二连三,那些跪棚的人就要不住地磕头,也会跟着哭上几声。但在过去,无论有多艰苦,大家都会认真地履行着这一责任。
我堂大爷去世后,负责丧事的大老执,安排了八个跪棚人,但真正操作的过程中,却没有一个下跪的,大家都是坐在那里,除非有吊唁者前来的时候,才会蹲在那里意思一下。更多的时候,大家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着国家大事,述说着彼此在外地工作的林林总总,全然没有一丝悲哀的气息。没人吊唁的时候,大家则各自散去,要不去打牌,要不就看网络上的视频。
不知为何,看到眼前的一幕幕,我的心里忽然觉得有一丝丝的悲哀。
晚上,我把这样的情况告诉了父亲,他也不以为然,父亲说,最近这些年,农村的葬礼,参与人越来越少,跪棚的人大多都是这样漫不经心。至于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父亲丢给我一句话——社会发展的必然吧!
人死为大,“跪棚”是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跪棚的人越多,证明家丁越兴旺。如今,如今,因着子孙和近门的晚辈都在各地谋生,很多路途较远的人,无法赶回家中“跪棚”了。即便有一些人参与跪棚,也变得越来越随意与漫不经心了。
现在,农村越来越空心化,很多外出谋生的中青年,都一个个选择在城市安家,留守在家的,大多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随着他们一个个离世,乡村“跪棚”习俗,终究在某一天,会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