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门窗的都知道玻璃自爆这回事,但是真正遇到过玻璃自爆的却没有多少人,有的人甚至做门窗几十年都没见过玻璃自爆。玻璃自爆率其实很低的,国家规定的玻璃自爆率是千分之三,而实际发生的其实很少很少。
有的门窗人觉得玻璃自爆离他很远,所以并不关注这个事情。但是没发生不代表没机会发生。一旦遇到玻璃自爆你要懂得如何去判定取证,然后才能分清责任方。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怎么去判定钢化玻璃自爆。
钢化玻璃自爆的概念钢化玻璃在无直接机械外力作用下发生的自动性炸裂是钢化玻璃自爆现象,自爆是钢化玻璃固有的特性之一。
钢化玻璃制造过程中混入硫与镍杂质,在高温下生成硫化镍。硫化镍有二种结晶,高温时(t>380℃)是α相、低温时是β相。在钢化时由于急速冷却,α相来不及转变成β相。在使用过程中,常温亚稳的α相慢慢转变成稳定的β相,伴随约4%的体积膨胀。钢化玻璃自身的张应力约为32MPa~46MPa,玻璃的抗张强度是59MPa~62MPa,只要硫化镍膨胀产生的张力在30MPa左右,他就可能发生自爆。在钢化玻璃自爆起始点处,会存在硫化镍结石,这些硫化镍结石在钢化玻璃生产过程中会把高温晶态(α-NiS)“冻结”并保留到常温下。由于这种高温晶态在常温状态下并不稳定,会随着时间逐步向常温晶态(β-NiS)转变,在转变的同时会伴随着一定的体积膨胀;若结石恰好存在于钢化玻璃的张应力区(玻璃板厚度方向的中部),则这种相变过程往往会导致钢化玻璃突然破碎,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钢化玻璃“自爆”现象。
另外,玻璃表面在加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产生划痕、炸口、深爆边等缺陷,也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导致钢化玻璃自爆。
影响钢化玻璃自爆的其他因素钢化应力越大越容易自爆。玻璃自爆概率与杂质颗粒半径尺寸的三次方成比例。杂质距玻璃中心层越近越容易自爆。温度变化(或玻璃受热不均匀)越大越容易自爆,因此夏天更容易发生自爆。玻璃受力越大越容易自爆,所以阳光顶用玻璃比门窗幕墙立面玻璃更容易发生自爆。相同的玻璃,体积越大自爆概率越大。玻璃表面、边部由于搬运、安装、维护不小心,造成炸口、表面腐蚀、崩边等均易于破坏钢化玻璃的应力引发钢化玻璃的自爆。如果安装间隙较小或玻璃直接与框架接触,在阳光的照射下,玻璃与框架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容易使玻璃的边部或角部产生挤压力,诱发钢化玻璃爆裂。钻孔或切角的钢化玻璃容易爆裂。强台风等风灾导致抗风压设计失效,可造成钢化玻璃的爆裂。如何判定玻璃自爆钢化玻璃自爆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玻璃内部,因此自爆后的玻璃一般会比较完整,不会散落一片。这是我们就可以根据裂纹的形态规则来进行判断。
玻璃自爆碎后,其破碎起始点呈现典型的“蝴蝶斑”状。从其厚度方向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厚度方向中间有一结石存在,则可以断定该玻璃的破碎是由于钢化玻璃“自爆现象”引起的,不属于外力破坏。
感谢阅读!以上愚见如对您有所帮助恳请给与点赞鼓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持续关注窗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