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是指于病灶的黏膜下层内注射药物形成液体垫后切取大块黏膜组织的方法,其优点是能增加切除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根治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部分无蒂息肉、具体情况一起来听听咱们肿瘤大专家的讲解吧。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是由内镜息肉切除术和内镜黏膜注射术发展而来的一项内镜技术。其目的是切除部分黏膜,深度可达黏膜下组织,因而可起到治疗黏膜病变的作用,是一种内镜下治疗较大的广基息肉和早期肠癌的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向病灶底部注射液体,从而使病灶隆起,再使用圈套器电凝切除,套切是黏膜切除术的关键技术,套切范围太小可能会导致病灶残留,太大又容易引消化道穿孔,切除后,应观察伤口出血情况,确保出血量可控。收集标本并做连续病理切片。
这种技术优点是能增加切除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根治的目的,从而避免了常规活检方法摘取黏膜组织标本太小,对许多病例未能作出正确诊断的缺陷,是治疗癌前病变及早期肠癌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已成为早期癌和临界病变的首选诊疗方法之一。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一般适用于局限于黏膜层内的早期肠癌,如果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即切缘可以看到核异质细胞或肿瘤细胞,从而需要继续进行根治性外科手术。
临床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请大家不要紧张,对于出血和穿孔,我们临床都有相应的积极的治疗措施,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出血的概率是在5%-10%,穿孔的概率是在2%-4%。此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如3-6个月,从而警惕病变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