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四季轮回。一过了年,春天就到了。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代表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来了。中国古代的诗人一年四季都写诗,但写得最多的还是春天。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这本书,听她讲讲古代诗人笔下的无尽春色。
春天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所谓“立”,就是开始。这一天,辛苦的耕耘即将开始,满怀的希望也随之而来。
这一天,朝廷里的官员都要峨冠博带,随着天子到东郊迎春;民间的孩子,则会人手一个甜甜脆脆的大萝卜,嘻嘻哈哈地咬春;而闺中的女儿呢,则会在头上戴了彩绸或者彩纸剪成的春幡,让它随着浩荡的东风,随着年轻的脚步一起绽放,一起招摇。
如许春光,在游子的心头,又是如何呢?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诗好在一开始就告诉你人生的一个道理。看惯的风景不是风景,人往往更容易在陌生跟熟悉的对比中发现美。比如,我是北方人,冬天习惯了冰天雪地,到了海南岛,看蕉风椰雨,就觉得特别温润,因此也感觉特别美。相反,您从四季如夏的海南来北京,看到白雪飘飘,也会觉得特别奇特,特别美。
诗人也一样啊,他第一句话就说:“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宦游人是什么人呢?就是因为做官而跑到外地的人。古代人活动范围小,一般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家乡。只有做官的、赶考的,或者经商的人才会有机会到外地去,感受不一样的风光。这首诗的作者杜审言就是这么一个到外地做官的人。
中国人安土重迁,宦游人都是数着日子过的,盼着回家。所以一到换季的时候,心里就像被重重地打了一下:哎呀,我已经离家那么长时间了。这就是“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再看下两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写得真漂亮。云霞从海上升起来,这是曙光降临了;梅花开了,柳叶绿了,这是春天降临了。从远景写到近景,这个景色美不美呢?太美了。作者的故乡河南,是看不到云霞出海的壮观景象的,而且春天降临得也晚。可是江南春早,同样是早春二月,渡过江来,就已经是梅花开,柳眼舒了。所以叫“梅柳渡江春”。
这个美景还没写完。马上,从画面又写到声音了,“淑气催黄鸟”,淑气就是阳和之气,所谓紫气东来,春天的气息来了。黄鸟,也就是黄鹂,被春天的气息鼓舞,叫得更欢了。春天就是这样一种全方位的舒畅,不仅有花香,还要有鸟语。
“晴光转绿苹”这句作者的眼光从天空下降到了水面,太阳升起来了,所以水面的浮萍光影流转。这像什么?像法国画家莫奈那幅著名的《睡莲》。这就是江南的春天,声和色、光和影,无一不美。春天的江南如此美丽,作者应该满心欢畅了吧?恰恰相反。作者忽然沉默了,忧愁了,黯然神伤了。“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这首诗的题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意思是作者的朋友,就是姓陆的副县长,忽然吟诵起了《早春游望》。可能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吧,一下子触动了杜审言的思乡之情,让他在春游的途中忽然流下眼泪,想回家了!
为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也留不住杜审言的心呢?因为“江山信美,终非吾土”。杜审言也罢,我们也罢,选择远行,确实因为“江山信美”,外面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美丽的前程。但是,就像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都要回家一样,杜审言还是会思乡。故乡也许没有那么美丽,没有那么美好,但是,那毕竟是我们的家,是我们最初的来路!所以,这首诗是以“偏惊”开头,以“沾巾”结尾,春天的柳丝和思乡的情丝缠绕在一起,绵绵不绝。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
蒙曼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隋唐史学者蒙曼的作品。该书以古典24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以此为主题精心编排修订32首诗文讲稿。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我们和他们,古代和今天,传统和未来,就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