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
课题: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 课型 | 复习课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简单”平面图形进行适当的变换,巩固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根据方向和距离或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几何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提升数学素养。 | ||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简单平面图形进行适当的变化。 难点:能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简单平面图形进行适当的变化。 | ||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活动 提醒学生读懂要求,然后画出图形,画好之后再组织学生交接。。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2)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要1条对称轴。注意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 (3)平移时需要注意什么? 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强调,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的距离。 (4)选择时需要注意什么? 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强调,看清旋转中心,不要自己虚拟一个旋转中心。 (5)作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先描点,再连线。 结合大家的发言,检查自己的作图是否正确,把不正确地改过来。 2、课件出示红点问题:怎样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请学生回忆之后讨论,然后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顾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 方法1:知道了物体在第几列第几行,可以用有序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 举例说明:A点的位置在第3列,第3行,就可以表示为(3,3)。注意:一定是列在前,行在后。 方法2:由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复习东、西、南、北(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以及( )偏( )多少度这种描述方向的方法。 举例说明:A点在灯塔的北偏东45°约200米处,那么它的位置就可以如下图这样来确定。 设计意图: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可以运用数学结合的方法。 (二)讨论与交流: 课件出示“讨论与交流”的两个问题。 你能运用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知识设计一个图案吗?请学生拿出方格纸,约定5分钟的时间,按要求进行简单的设计。边想边画:你的这个方案用到了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哪个知识点?如何变换的? 学生设计作品展示与评价。 请学生下课后继续修改,有兴趣的还可以回家后给它涂上颜色,比比看看谁设计得最漂亮。 举例说明怎样运用方向与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如果我迷路了,找警察叔叔问路,叔叔可能告诉我,我要去的地方应该从这儿出发,往什么方向,大约走多远就到了。 生2:我到一个新班级考试,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只要知道第几列,第几行就能顺利地找到。 生3:到一个新的城市,不认识路,买了一张地图。看地图的时候要用到方向和位置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操作、交流,能从中感悟到:学习了图形的位置及其变换,可以帮助我们形象的认识和解决有关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相互借鉴别人长处的好习惯。 (三)巩固新知: 1.判断 (1)高层建筑内电梯的运动属于平移运动。(√) (2)等边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对称轴条数相等。(×) (3)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4)从晚上6:00到晚上9:00,时针逆时针旋转90°(×) 顺时针 (5)从中午12:00到下午6:00,时针旋转了180°。(√) 2. (1)以城区为观察点,张庄在什么 位置?李庄哪? 张庄在南偏东75°,30km处; 李庄在北偏东50°,30km处。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并 解答。 以城区为观察点,赵庄在什么位置?王庄哪? 赵庄在北偏西45°,20km处;王庄在正西20km处。 3. 某公园要铺设一条人行道,人行道长80米,宽1.6米。现在用边长都是0.4米的红、黄两种正方形地砖铺设(下图是铺设的局部示意图)。铺设这条人行道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其中需要红砖多少块?需要黄砖多少块?(不计损耗) 1.6÷0.4=4块,80÷1.6=50段; 一段4×4=16块,其中4块红砖; 50×4=200块 设计意图:补充一些常用的概念性和等量关系以及解方程的基本练习,使学生掌握简易方程解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给大家说说。 谁能把我们今天的问题再叙述一下?思路是怎样的?你理解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思考,从而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又提升了学生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 二次备课 | |
作业设计:课本P110 | ||
板书设计: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