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一年四季都有美好景象,春天时野花遍地、嫩笋丛生;夏日中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秋天里橙黄橘绿、稻谷飘香;冬日时天凝地闭、苍松傲雪。山村中还有清澈的溪流、繁多的果树,欢乐的人群、爽朗的笑声,令人心情陶醉。
古代很多诗人都喜欢宁静、淳朴的乡村生活,他们描绘秀美的田园风光,赞美勤劳智慧的劳动者,更抒写自己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下面分享两首描写雨后山村的佳作,清新宁静,悠然自适,更显一份清凉之意。
溪上遇雨
唐代: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崔道融是唐代诗人,曾担任过县令和右补阙,后因躲避战乱而四处奔波。他的很多作品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笔下的人物形象。诗人喜欢乡村生活,经常在作品中歌颂农民们辛苦劳作的场景。这首诗就抒写了雨后山村的独特风情,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诗人有一次在山村遇到一场暴雨,于是便一边避雨,一边欣赏雨中景色。作者先以比喻手法开篇,不远处的池塘回曲蜿蜒,雨水从半空中不停地倾泻下来,如同抽丝一般。作者不写宏观的落雨画面,只是描绘出“雨脚”密集,从而引发读者对夏日雨景的想象,可谓工于刻画、详略得当。
次句进一步描写雨中景象,“野禽不起沈鱼飞”。这场大雨来势迅猛,那些在池塘边栖息的野生禽鸟,似乎都有些猝不及防,因为翅膀淋湿了,也无法振翅高飞。水中的鱼儿也受到惊吓,纷纷跃出水面,仿佛成了一个个“飞鱼”。诗人观察细致,描绘逼真,更富有情趣。
第三句转写人物,“耕蓑钓笠取未暇”。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人们都是看云识天气。不过夏天时天气变幻莫测,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忽然就会飘来黑压压的乌云。
大家虽然随身带了雨具,也感觉出情况有变,但农夫还未穿上蓑衣,钓翁也没来得及戴上斗笠,老天爷就迫不及待地将一场大雨倾注下来。“取未暇”三字,也仅有突出了雨水之急。
结尾表达出诗人的祝愿,“秋田有望从淋漓”。农业收成主要依靠阳光、雨水和养料等,诗人看着雨水浇灌着农田,心中颇感欣慰,因为无需乡亲们辛苦担水,也保障了农田的收成。
作者多么希望到了秋旱时节,老天爷依然可以眷顾山村,赏赐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全诗如四幅精美的图画,描绘了山村中的雨景,情景交融,透出清凉。
雨过山村
宋代:戴复古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戴复古,自号石屏樵隐,南宋著名诗人,作品富有江西诗派风格。诗人仕途不顺,便归隐林泉。他喜欢乡村中美好宁静的氛围,也经常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丰富多彩的田园画卷。这首诗就展现出雨后山村的秀美风光,才子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首句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农历六月本该灼热难耐,作者却用一个“凉”字,表达出一场大雨带来的清凉。虽然只是短暂的惬意,但总比烈日炎炎要好得多。
接下来的一句继续描述雨水给乡村带来的变化,“田田流水稻花香”。高温酷暑之下,田地里最缺少的就是雨水。这场及时雨缓解了旱情,也解决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稻子很快就要成熟,一场甘霖让人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扑鼻的稻香味。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令人遐想不尽。
后两句转为抒写诗人的轻松闲适,“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诗人担心这雨后的清凉很快就会消失,于是便在松林里寻觅到一块平坦的石头。诗人舒适地坐在上面,一边欣赏着夕阳晚照,一边聆听着风中的蝉鸣。
比较这两首绝句,虽然不是名家名篇,却堪称上佳之作。崔道融的作品细腻生动、一句一景,不仅意象丰富,而且饱含了作者对乡村的深沉情感。戴复古的诗歌毫无矫揉造作,信手拈来,如叙家常,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毫不避讳地和盘托出,也值得后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