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陈寿所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分别流传,直到北宋才合三为一。《三国志》完整记录了汉末到晋初近百年的历史,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必读史书。
《三国志》的不足有二:
一、过于简略。
《史记》《汉书》等优秀历史典籍不止于记录人物、事件,还囊括经济、地理、职官等,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系统详实的资料。但《三国志》不同,此书是陈寿私作,并非皇帝委托,因此缺少规范,能参考的资料也较少;又陈寿作书时,以魏、蜀、吴三书分别创作,因此记述同一事件、人物等常重复。
《后汉书》《后汉书》也是“二十四史”之一,与《三国志》同属史书典范“前四史”,南朝宋范晔所著。此书上自汉光武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一共记载了195年的历史。此后,学者们便依据此断代。
《后汉书》汉灵帝、汉献帝此二帝时期的记载,将汉末群雄中的董卓、吕布、皇甫嵩等人物记载详实,与过于简略的《三国志》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其对于影响三国形成的事件(如党锢之祸、黄巾之乱等)、三国史中重要人物的家世、势力等记载清晰。对研究三国史有重要意义。
《晋书》《晋书》也是“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房玄龄等二十一人合著。《晋书》是一部合著的史书,但并不是随意拼凑的烂书。参与编著的作者多是著名大家,这些人负责他们擅长的部分,又有人将这些内容整合,最终合成了这一部巨作。《晋书》原有共一百三十二卷,包括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其中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尤值得关注,此三志由奇人李淳风所著,内容玄妙晦涩,但对于有志于玄易、律法等学者来说,十分有趣。
对于研究三国史的人来说,《晋书》对魏、蜀、吴此三国的记载不多,但对研究三国衰败之因由和统一三国的司马家族,十分有益。
《汉晋春秋》《汉晋春秋》由东晋习凿齿撰写,并不是“二十四史”之一,但有史学家认为其比《三国志》更为可信,是史家秉笔直书的典范。
晋朝以曹魏为正统,概因曹魏由汉献帝“禅让”得位,晋朝以曹魏元帝禅让得位。如果不以曹魏为正统,那晋朝便也不得正统。而晋朝习凿齿虽然是东晋人,但他写的书却是以蜀汉为正统。习凿齿以蜀汉未灭,则汉未灭,晋朝灭了蜀汉,是晋承汉统。
《汉晋春秋》上自东汉光武,下至西晋愍帝281年。对于研究三国史事的前、中、后的完整脉络有清晰记述,史料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