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段影像,都记录着过往,也会触动着我们的内心。背上行囊,带上相机,奔赴广东连南,追寻一段千年文化之旅。为何千年瑶寨能得以保存千年,传承至今,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能让千年瑶寨,享誉中外,震撼世界?
千年瑶寨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城西27公里处,需要经过蜿蜒崎岖的山路,才能抵达千年瑶寨。千年瑶寨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情浓郁,瑶族同胞能歌善舞。瑶族“耍歌堂”、“长鼓舞”、“瑶族婚俗”接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瑶族婚俗、排瑶民歌、瑶族刺绣均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年瑶寨先后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的村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声动”瑶寨,唱响世界
当我抵达瑶寨,原本以为千年瑶寨的风景已经足以吸引我们,没想到当地的非遗文化、长鼓舞,耍歌堂等深厚的传统文化更加吸引着我。作为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瑶族自古就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本次演出上,雄壮的瑶族长鼓舞将舞出瑶族人民灿烂的文化和建设幸福瑶家。
鼓文化是瑶族文化中的重要代表,有“瑶不离鼓”之说,其中长鼓流行于广东连南县的八排瑶民间。史料记载瑶族长鼓舞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是抒发瑶民情怀和反映瑶民生活的精神产品,有驱邪喜庆之寓意,舞蹈内容十分丰富,人多气氛热烈,具有独特民族风韵。
长鼓舞的由来与发展
长鼓舞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一般分为“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而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或是生产、劳作、祭祀等。舞姿刚健,风格淳朴。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
长鼓舞一般都是选用当地沙桐木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1.2米左右长,中间小,两头大,其中一头又略大三分之一。木心挖空,两头喇叭蒙上精制过的黄羊皮,然后用6至8条染色麻绳拉紧两头黄羊皮,再涂上红、黄、白等色彩,绘上龙凤图案,美化鼓身。
长鼓舞、耍歌堂的传承
连南瑶族“长鼓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于1989年的当地瑶寨小伙唐家祥,自幼就跟着师父学跳长鼓舞,学习制作长鼓,无论是舞蹈还是长鼓制作都技艺精湛,素有连南“小鼓王”之称,是一位优秀的瑶族文化传承者。
2016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开幕式上,唐家祥和搭档唐一贵代表连南、代表广东,与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艺术家一起,在人民大会堂表演传统的瑶族长鼓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唐家祥现任广东千年瑶寨长鼓舞队的队长和教练,他说这也是一种将长鼓舞,将瑶族文传承和发扬的好方式!
耍歌堂是集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民间盛会。大歌堂历时三天,每三年或五年举办一次;小歌堂历时一天,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会期在农历十月十六盘古王婆生日这一天。耍歌堂之日,瑶家户户早起,清晨先鸣土铳三响,接着铜锣叮当,牛角嘟嘟,长鼓梆梆,迎来传统的节日。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瑶族“长鼓舞”、瑶族“耍歌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每一个节假日期间,在瑶族舞曲广场每天都有“长鼓舞”展演,以及大型千年瑶寨原创歌舞表演。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排瑶婚俗”也将搬上舞台,让游客领略独特的瑶族婚礼魅力。
耍歌堂第一个仪式,"游神"大典。三声土铳炮响开道,接着由瑶族一老人,即村上最有权威的人,鸣锣率众过街串巷游行。老者后面跟着两面三刀名彪形大汉,双手擎举一株带、枝带叶的毛竹,(碗口粗大,三丈多长,谓"幡竹")。竹枝上吊着玉米包、稻穗、花纸条、彩绸丝带等。
此刻,瑶排山寨,人流舞长龙,盛装显缤纷。歌舞队跳着刚健粗犷的长鼓舞,龙腾虎跃,非常壮观。当当、呜呜、嘟嘟、嗡嗡、乒乓"的鼓角之声,此起彼伏响彻群山,瑶寨一片欢腾,人们沉浸在欢歌温舞之中。
千年瑶寨的排瑶没有民族的文字 ,耍歌堂,长鼓舞便成了文化交流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或许,回归生活是最好的保护,接轨现代是最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髓,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如一杯陈酿,历久而弥香。瑶族非遗文化作为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凝聚着连南瑶族先民的聪明才智,折射出瑶族儿女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