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开学了,来,我们聚聚气。”
“我们三民小学团结、乐观,哎,等会...一曼呢?”
“砰。”
电影《驴得水》结尾,孙佳去延安投奔大哥,特派员被调查处分,孙校长、周铁男以及裴魁山决心留下来继续发展教育事业。
只有张一曼随着一声枪响,暗示着生命的结束。
前面还在采花参加婚礼的张一曼,最后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落幕呢?
如果我们把视角带入到张一曼身上,也许就会明白对她而言死是一种解脱,活着反而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也有污点?不可能吧?我没污点啊。”
“你就不用我说了吧?”
特派员第一次来到三民小学时,向张一曼等人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寻找一位愿意扎根农村的基层教育家。(实际上就是想要那笔赞助资金)
通过严格审查,由于孙校长的儿子去了延安、裴魁山曾采购教材时拿了回扣、周铁男以前打过系主任,他们都不符合条件。
只有说到张一曼时,大家都是含糊其辞。
张一曼究竟做过什么事情,导致大家都不愿说出口?
这点在后面铜匠要求大家辱骂张一曼时,借裴魁山之口告诉了我们。
“你原来在城里干的那些事,谁不知道啊?你就是个过街老鼠。”
“要不是校长帮你,你现在在哪呢?”
这两句话既告诉了我们张一曼以前在城里时的所作所为,又告诉了我们张一曼愿意来到三民小学的原因。
张一曼的出格行为,在她自身看来是释放天性,没招谁惹谁。但通过特派员和裴魁山让我们知道她的所作所为都已经记录在她的档案里,周围的人也都很清楚张一曼的这些事。
裴魁山的两句话暗示了张一曼以前在城里时的处境——
最终不愿遭受别人非议的张一曼,跟随孙校长来到三民小学打算重新开始。
这里没有认识她的人,也没有知道她过去的人,一切都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可跟小铜匠的关系,直接导致张一曼在三民小学同样没有了立足之地。
铜匠媳妇找来时,张一曼表面看似借着保护铜匠的理由推脱,实际她也不想承认。
因为这件事是不能承认的,一旦承认了这地方就呆不下去了。
张一曼与铜匠之间有关系,这是事实,这让我们忽略了张一曼的处境,孙校长也忽视了这一点。
“一曼,大事小事要分清,学校的生死存亡就靠你了,算我求你了行吗?”
听完孙校长的话,张一曼去跟铜匠媳妇做了解释,直接导致张一曼与铜匠两人的决裂。
这件事说出来,会有什么影响?
现在是放假时期,暂时没什么,等开学问题就严重了。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张一曼的人品很快就会在十里八村的传开。
尤其张一曼还是一位老师,有这样的老师在,周围村里人哪里敢送孩子来上学?
到那时,张一曼的存在跟三民小学就成了一个对立面。
张一曼继续留在学校,村民各种流言蜚语,孩子也不敢送来上学,那么孙校长几人的教育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
如果张一曼不存在了,问题反而迎刃而解。
现在的张一曼还能去哪呢?
在城里本就是为了躲避别人的闲言碎语才来到三民小学,那时候有孙校长作为依靠。
而现在裴魁山被张一曼伤害之后,心冷了,甚至把各种难听话了都骂出来,也就代表着俩人没希望了。
铜匠,也不是一路人。
爱情、事业、家庭、朋友,全都没有。
心灵的归属没了,身体的归属也就没了。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