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汉高祖刘邦的排序方法,西汉有三杰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为首,其次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的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是韩信。但是奇怪就奇怪在这里:汉三杰中被刘邦第一个提出表扬的张良,封地最小那是因为他不计较名利,可以理解。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萧何韩信都有确切的病卒或被杀时间,偏偏是留侯张良啥时候没的,出现了两种说法,并且有人根据史料中的记载怀疑是吕后谋杀了张良。
这两本一直被认为最有史料价值的史书,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会高帝崩,吕后德(感激)留侯,乃彊(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强劝、强迫)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这里似乎可以理解为勉强)听而食。後八年卒。
《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的这段记载,只有三个字不同:学辟谷变成了学道,后八年变成了后六年,这样张良的消失时间就两岔了——班固作《汉书》,很多地方都全文引用《史记》,偏偏在张良的消失时间上做了改动,要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或者有意为之,是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差异的。那么张良到底是不是被吕后谋害,班固更改时间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咱们抽丝剥茧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张良之死”跟吕后到底有没有关系。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一口咬定吕后在张良之死的过程中起了推动作用:让一个清修之人喝酒吃肉,这不是关心而是催命。那么吕后有没有谋害张良的动机呢?答案是有,虽然张良曾经出谋划策保护太子刘盈,并让商山四皓出山站脚助威——仅凭吕泽的面子,还真请不来这四个老隐士。但也正因为如此,张良成了吕后最忌惮的人物:陈平是个老滑头(张良的的儿子是个小滑头,似乎比陈平还狡猾,小张狡猾的背后有老张的影子),早已向吕后纳了投名状;萧规曹随的两个主要人物,萧何早卒,曹参无为;周勃一勇之夫,未必能打得过樊哙。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后人诗中称赞的汉初谋略第一人,就是张良张子房。有张良在,吕氏就很难专权——我能捧得起你,也能把你拉下来。张良的智谋让吕后如芒刺在背,所以告诉张良“人生如白驹过隙”,未尝没有“及时行乐,早死早消停”的意思。
但是以张良的智谋,会被吕后算计死吗?当然不会,西汉东汉交替之间,这个谜底才算彻底揭开:张良只是消失了,要是能被吕后算计死,也就不配被称为“谋圣”了。我们知道,古代四大谋圣,张良是与姜子牙、鬼谷子、范蠡齐名的。而张良最后可能比范蠡的结局还好,身边虽然没有美女西施,但是可以有仙人赤松子。张良只是消失而非病卒,这一点被赤眉军的一次盗墓行动证明了——赤眉军掘开龙首原古墓后呆住了:里边怎么只有一个枕头两本书,人呢?
赤眉军就不用多介绍了,知道王莽和刘秀的读者都知道赤眉军。就是这伙赤眉军,挖开了张良在龙首原的墓葬——估计是为了寻找张良留下的定国安邦之策。最后赤眉军如愿以偿了:得到了一篇《素书》和几章《兵略》。刘盆子得到这些东西,足以干掉王莽,但是却不足以跟刘秀争夺天下。赤眉军在张良的墓葬中除了这些残缺不全的兵书战略,还发现了一个枕头,而张良本人的身体呢?对不起,一点遗存都没有。
这就证明了一件事:所谓张良病卒,根本就是金蝉脱壳之计,所以班固在《汉书》中留下了一个扣子:你说八年后,我说六年后,反正都不对,差上两年也无所谓,说不定后人能从这差异中发现真相呢!
关于张良最后的去向,有不同说法,但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些说法不可以放在历史稿子里,就留给读者诸君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