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公布了“2021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人员名单”。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一共有14名“能人”入选,惠州、梅州民宿协会会长郑春桃正是其中的一位“乡村文旅能人”;《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收集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个典型案例中,郑春桃创办的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禾肚里稻田民宿田园综合体入选其中。
“乡村文旅能人”的推荐要求首先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的乡村文化和旅游项目(活动)带头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示范和骨干带动作用的文化和旅游能人;立足公益性,将从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人作为推荐重点。对照这一推荐要求,郑春桃实至名归。
三变工程、五可探索,以旅游扶贫带动乡村振兴
郑春桃原来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出生梅州大埔的她,对教育和乡村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初识郑春桃,便被她的友善、和蔼及清晰的思维所打动,果敢而不失智慧,低调坚韧而不失光芒,阐述宏观不空洞言之有物。
自从2015年对罗浮山的“惊鸿一瞥”之后,便爱上了稻田风情,经过了将废弃的小学建筑设计、改造之后,第一家“禾肚里”于2016年国庆开业;2017年春节,无意中上了“央视”;2018年7月28日,作为广东省全域旅游工作现场会示范点之一的禾肚里落实 “农房变客房”的期望,激活农村闲置物业,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劳作变体验,通过开展“春耕秋收”、传统手艺现场教学,将民宿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打造中小学生的研学体验基地;2019年,回到家乡梅州大埔之后,郑春桃依托“禾肚里”民宿的“老本行”,走出了更加接地气、更有乡村链接能力的路子,不仅创办了学院,更是将大埔蜜柚、西河富硒食品等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跟农户建立“企业 农户”合作关系,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她让农民变成公司员工,帮助2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积极发挥留守妇女力量,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共建“美丽庭院”“美丽家园”。。在不断的实践、碰壁、突破之中,幸得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及时而又务实。
经过近年的实践,概况来说,“禾肚里”是通过开展“春耕秋收”等稻田农耕体验,传统手艺现场教学活动,打造了中小学生研学体验基地,房车露营体验基地等,深化“民宿 ”模式,三产融合,联动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郑春桃告诉南都记者,自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以来,“三变工程”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郑春桃一直在“咀嚼”着可行、可探、可究、可持续和可裂变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她说,会一直扎根于岭南大地的乡村之中,只做农耕主题亲子的事情。
为什么是“禾肚里”?为什么叫“禾肚里”?
“禾肚里”这个充满“乡土”的品牌名字其实大有深意。
“禾肚里”来源于地名惠州市横河镇“河肚村”,也就是生产百岁山矿泉水的地方。第一家“禾肚里”,是广东省罗浮山脚下“河肚村”的一座废弃的村级小学。当时取名,融合了罗浮山地区的儒释道文化内涵,搭配以农耕主题文化,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希望大家寄居于此,有返璞归真之感。
“禾肚里”,这三个字,拆开来看,有“禾、土、田、木、月”等诸多返璞的字眼,契合禾肚里提倡的“农耕劳 作、二十四节气、诗意田园、人与自然、五谷丰收、稻田美景”,山环河绕,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像极了田 野中的稻穗,放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落地生根、拔节生长。简单来说,“禾肚里”,在乡村就是代表着孕育与新生。
“禾肚里”五种模式、三产融合孕育乡村振兴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禾肚里”已然探索出卓有成效的、适合广东实际的乡村振兴模式,在郑春桃的理解和实践、探索和思考中,先是“以村级闲置资产活化模式:废弃建筑改造,整合出新”;进而实现“以民宿带乡村模式:推崇共建共享”“民宿 景区模式:前期可依附景区流量,实现引流”;再进之引进“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模式:360°运营为主体”,最后是“旅游兴村模式:整合资源,创新培育”。
如果说惠州“禾肚里”是一鸣惊人,那么梅州的“禾肚里”和“大埔培训学院”,则越发成熟及富有实践意义。
从这些年的成功实践来看,“田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是关键。禾肚里(梅州)稻田民宿原是梅州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的一座民国公学,漳溪河顺流而过;改建后的民宿依旧赋予稻田特色及农耕主题,坚持低碳环保、回归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随后开发的漳北禾肚里·长寿百草园则以“世界长寿之乡”的 文化背景,禾肚里(梅州)稻田民宿为基础,打造以养生为主题的中草药产业园。 这个项目从当地的乡村区域振兴格局出发,以当地的中 草药资源为切入点,集中了草药种植、加工、体验、研学、养生、休闲度假等诸多功能。实现了把荒地变农田、种植园,把杂乱的山林变成美丽休闲的度假景区。
这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健康可持续的乡村项目开有3方面的效益:生态效益,旅游是观赏美的一个过程,通过中草药梯田景观、周边山林山谷的生态景观的打造和提升,游客得到了美的享受;经济效益,吸引各地游客,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产品等的销售;更重要的是直接带动了社会效益,带动当地民众就业,项目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安置了周边乡村的待业人员,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有也为本地施工队伍和劳动力提供了就业 机会;带动了周边居民抓住机会在餐饮、住宿、购物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服务,同时丰富了农产品加工、加工产品的销售等,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创业渠道;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好的项目建设将呈现给当地民众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梅州项目的建设提高了该地区整体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据此,郑春桃总结,“三产融合是关键”。通过禾肚里品牌项目落地,打造地方网红爆品民宿项目,为乡村旅游引流;深入挖掘本县本村特色文化,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着重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及特色线路,优质高效好玩,形成示范效应,形成市场认可的成熟乡村游,乡村旅游产业闭环形成,串珠成链;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多村联动发展,依靠当地成熟的旅游产业,带动乡村种植、传统手艺等一二产,达到三产融合,推动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优质乡村振兴旅游片区,从点及面成片,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扎根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郑春桃于2020年开设了“大埔县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她告诉南都记者,以民宿为载体,设立当地的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可以借助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和因地制宜的便利性,能够更好地推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落地乡村,可以让参与培训的基层干部更好地熟悉乡村状况、了解乡村资源、扎根乡村实际、提升乡村发展;可以更好地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学习,提升村民的技术水平和思想意识;可以让乡村的农耕产品更好地走出去,把先进技术更多地带进来;更可以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
“培训学院”可以承载诸多功能,包括村民的干部培训、文化学习、技能培训和产业培训等,此举也实现了郑春桃“回归”教育与“造血”乡村的初心。通过多种培训,因地制宜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终助力乡村全产业的振兴。
郑春桃对于乡村里发展起来的民宿及其产业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已经有了清晰的谋划。但她表示,“禾肚里”不想走得太快,希望发展的步伐更坚实一些,更扎根乡村的土地。她希望“条件合适的话,可以为乡村废弃小学亮一盏灯”,往大一点的说,她希望可以继续“打造诗和远方的目的地,提供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做好碳中和融合发展的典型”。
郑春桃小档案:
广东梅州大埔县人,现任禾肚里(梅州)旅游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副会长、惠州市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协会会长、梅州民宿协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由受访者提供图片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