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也如同天堑一般难以逾越。相比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摩纳哥,平均每平方公里住着18437人;而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平均每平方公里仅2.1人。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的邻国——蒙古。1566500平方公里的蒙古,常住人口仅330万人,典型的地广人稀。
蒙古位于我国和俄罗斯之间;其东、北、西三面与我国接壤,是个内陆国家。虽然人口密度低,但是蒙古近一半的人口都集中在了首都乌兰巴托。蒙古除了乌兰巴托外还有21个省,全国第二大行政区人口只有8万多。总之,这些省市面积都比乌兰巴托大,人口都比乌兰巴托少,人口密度都低于蒙古全国的平均水平,存在大量一望无际的无人区。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无人区,也和蒙古的地形气候有关。蒙古是高纬度国家,地质结构复杂,冬季漫长;北部有大量冻土地带,南方又有许多荒漠戈壁。整个蒙古山地面积占50%,戈壁沙漠面积占25%,还有很多原始森林,也就是四分之三的区域都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另外,蒙古以畜牧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的不发达;还有医疗条件落后以及一些历史原因,也造成了蒙古的总人口无法规律增长。
不过,很多到蒙古的游客,第一站往往是乌兰巴托;因此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不是地广人稀,而是处处有我国的影子。乌兰巴托的第一眼,和我国的一些北方城市并无不同。作为游牧民族的首都,马路上车流繁忙,霓虹闪烁,堵车也是家常便饭。远没有那首《乌兰巴托的夜》歌曲中描绘得那么安静。
乌兰巴托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始建于1639年;最初名为“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的意思。这里崇拜成吉思汗,城市里不乏成吉思汗的雕像和画像;市中心有成吉思汗广场,相当于蒙古的“天安门”。与广场相连的蒙古国家历史历史博物馆里,依旧写满了成吉思汗的故事。
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覆灭苏联统治了蒙古,其逼迫蒙古放弃对藏传佛教的信仰,蒙古境内所有的藏传佛教寺庙均遭破坏。包括如今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甘丹寺,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开始修缮,90年代苏联解体后才恢复宗教活动。现在,在当地也有了“到乌兰巴托没去甘丹寺等于白来”的旅游宣传固定句式。
由于城市的发达便利,以及首都的吸引力;乌兰巴托成了当地大部分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首选。这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城市总人口的70%,乌兰巴托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城市里开起了LV,也开设了大量咖啡馆、商场、餐厅、酒吧,完全是现代城市的样子。
让人没想到的是,蒙古还是个“哈韩”的国家,年轻人爱追韩剧,爱买韩国制造的商品。乌兰巴托街头的年轻人都是一副韩流打扮,商店里也放着韩国歌曲,韩国餐厅格外受欢迎。首都最好的电影院“天空之城”,也是由韩商投资,全部采用韩式风格。
去过蒙古的人,往往都会对乌兰巴托之于整个蒙古的“割裂感”有着极深的印象。由于蒙古人口稀少,劳动力和消费市场资源不足;很难再支撑起一个与乌兰巴托同等级别的城市。这使得蒙古的各种资源无限度地向首都集中,陷入了地广人稀和人口分布不均的不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