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田沁鑫导演来找我的时候,问我愿不愿意演《四世同堂》里的胖菊子。我听了心里一惊——天哪,我已经胖成这样了?”
虽是一句玩笑话,但的确很难想象,荧屏上总是演着贤妻良母的陶虹,还能把“扭着水蛇腰、扯着大嗓门”的胖菊子刻画得入木三分。
一演,就是近十年。
10月30日至11月1日,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同名话剧《四世同堂》作为浦东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演出,再登东方艺术中心舞台。
演出前,陶虹接受了沪上媒体的采访,“可能大家对我荧屏上一些角色的印象比较深,但戏剧才是我真正的本行。”
在原著《四世同堂》中,老舍将对中国命运的悲愤化作对小羊圈胡同众生的悲悯,2010年,田沁鑫大胆将这部巨著搬上舞台,八十多万字的小说被浓缩为三小时的话剧,原著中17个家庭130个人物被精简到3个家庭30个人物,舞台上,饰演胖菊子的陶虹、饰演冠晓荷的辛柏青、饰演大赤包的师悦玲、饰演说书人的刘金山……国话的优秀演员们,让老舍笔下的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鲜活了起来,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出一卷流动的历史人文画卷。
其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恐怕要数小陶虹饰演的奸谗懒滑的胖菊子。“大家一直以为我长了一张好人脸。感谢田导,这辈子还没有人找我演这样的角色。”
头顶乱卷发、身穿花旗袍、脸画媒婆痣,盘腿往地上一坐,扯着一块帕子就撒起泼来……如果不是事先知晓,你很难把眼前这个“贪懒狠”的胖菊子和印象里“柔媚暖”的陶虹联系在一起。
“前阵子我一个朋友来看戏,完了他和我说,怎么我等了老半天,都没在台上看见你?”
演戏时,她总是把自己彻底忘掉,甩掉全副皮囊,钻进人物与角色中。
其实,在刚接到这个角色时,她也曾有过迷茫和困惑,怎么演绎这样一个和自己从外貌到身材再到性格都截然相反的人物?
但很快,她发现老舍笔下的这些人,与丰子恺漫画中的形象不谋而合,“丰子恺漫画里的那些人,虽然是定帧,但那些姿态,活脱脱就是那个时代的女人的腔调,所以我把她当作一个漫画人物来演绎。”
找到感觉后,她越演越顺,越演灵感就越多。那时候,饰演B角的演员坐在台下看陶虹演戏,想在她的表演中,揣摩总结出一套演绎人物的“套路”,结果一连看了15场,场场的“胖菊子”都不一样。
这就是话剧舞台的魅力,不同的搭档、不同的演员甚至台下不同的观众,在每一次的现场都碰撞出全新的火花,让她清空以往的自己,重活一遍角色里的人生。
在她看来,100遍戏就有100个“胖菊子”。而10年来,岁月赋予她的成长,也让她对这部《四世同堂》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这10年来,我几乎每年都会演这部戏。我以为我已经全都懂了,但其实每演一次,就像看一部崭新的戏。因为当你从未婚到已婚,从没有孩子到有孩子,人生经历的东西不同,看到它的角度和层次也会不同。”
下台|角色清零,干脆抽身对于演员而言,反派角色有时候演起来挺过瘾。
14年前,导演胡玫在筹拍电视剧《汉武大帝》前,请来陶虹试镜卫子夫一角,没想到,试完后,胡玫打电话问陶虹,愿不愿意演刘陵,“卫子夫是个老好人,你要不要试一下刘陵?”
“当时我的经纪人一听,可吓坏了:你要演个坏人,名声就全没了”,可陶虹却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角色没有好坏之分,“当你把一个角色演得淋漓尽致、有因有果的时候,观众不会把你当成坏人,只会当作一个活人。”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于北蓓,《空镜子》里的孙岩,到《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小龙女,《汉武大帝》里的刘陵,再到《小欢喜》中的单亲妈妈宋倩……
如果你问陶虹:“这么多年来,最喜欢的角色是哪个?”
她的回答竟坦白到让人不禁莞尔一笑:“说实话,我都忘了……”
这就是陶虹——走下舞台,她把所有的角色都忘了,抽身得干干脆脆。
这些年,无论是话剧舞台还是大小荧屏,陶虹都算不上高产,有人说她是因为把生活的重心放到了家庭,她却并不以为然,“可能大家对我的印象是相夫教子、贤妻良母,但其实也不完全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不管是“贤妻良母”还是其他标签,她都不想被轻易定义。即便是前一阵,关于“中年女演员危机说”闹得沸沸扬扬,她也淡然处之,并不想多谈。
“我也不会为了自我突破,刻意去选择某一种角色,反过来我会谨慎考虑我能不能驾驭这个角色。”
对于形形色色的荧屏舞台形象,她选择演完就“清零”,这并非健忘,而是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角色的容器,盛下更多:“我就是一个器皿,它不过就是在我这里留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