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就是一场“吐槽大会”!

但儒、道、墨等几大家,可不只是耍嘴皮子这么简单,里面的信息量大了去了,不信我问你:

这么说吧,如果中国思想史是一条长江,那它的源头,就是诸子百家。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过:为啥百家争鸣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一、百家争鸣产生原因
1. 国际原因
春秋战国的历史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大家记住这个时间段。

如果我们飞上历史的高空,会发现:大约在同一时期,古印度和古希腊片区,也迸发出了智慧的光芒——古印度出现释迦牟尼,古希腊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咖。
这么多大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新文化、新思想。显然,这是一个文明大爆炸的时代。后来,有学者给这一时期起了个高端大气的称谓——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出现,是因为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也就是马克思爷爷的那句话:

2. 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
第一个原因:士阶层的崛起
话说周王朝占了天下后,把地盘分成好多块,赏给功臣和亲戚,这套制度叫分封制。

周天子在各封地上都有自己的公地。老百姓不只种自己的地,还要种公家的地,他们把公地产的粮食,也就是“公粮”,上交给周天子。
但有了铁器和牛耕后,诸侯们大肆开荒,老百姓们开垦私地。私地那么香,谁还顾得上缴公粮?

仗着地多,一些诸侯国很快发达起来。甚至敢跟周天子叫板了。但大部分他们只是逞口舌之快:

直到周天子被边上的戎狄胖揍了一顿。
自此之后,周天子再也管不住大家了,各个诸侯国开始互相掐架,还垂涎周天子的位置。

这时候周王朝也差不多崩了,这一崩就导致了另一个结果:士阶层崛起。
这个士阶层又是啥呢?
话说周朝时期,所有人被分为几个阶层:

当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书的,这个士阶层,就是诸侯贵族之外的知识分子。
现在诸侯们都在抢地盘,周天子自身都难保,还分什么阶层啊!于是一些士阶层逐渐没落,混到了平民阶层。

这时,“吃瓜群众”变成知识分子的机会来了!
有一些士在民间兴办私学,比如我们熟知的大思想家孔子。
这就是所谓的学在民间。
学习使人快乐,自此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文人,他们成为新的士阶层,扩大了这个圈子。这就是士阶层的崛起。
第二个原因:重视人才
当时,社会上的人才多了,就引起了政界大佬们的注意。毕竟各国开始争霸,落后就要挨打呀!

所以诸侯们招贤纳士,对人才很尊重,别说一言不合,就算八字不合,也不敢随便裁掉员工。

可人才们很任性,会在各国间“跳槽”。为了留住他们,诸侯对人才的态度基本就是一个字:忍。

比如商鞅,他在魏国的待遇很差,于是转身跳槽去了秦国,然后把秦国打造成了最厉害的国家。

所以诸侯们不仅尊重人才,甚至还形成了一股“收养”人才的潮流。这就是当时的养士之风。

你以为只是养士就很厉害了?
远远不够!诸侯国还有更厉害的大招——办学校!
战国时期,齐国经济发达,余粮也多,于是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座官办大学——
当时稷下学宫有好几千人,里面大咖云集,孟子、荀子、邹衍等。在这里,不管你是干吗的、属于哪个学派,只要有嘴,都可以讲上两句。

大家整天唠嗑、吵架,又摩擦出很多新思想,一个安静的学校,就这样成了百家争鸣的大本营。

再加上当时各诸侯国还在“打斗斗”,国家没统一,文化思想也就没统一,大家想说啥都随意,于是就有了各种思想。

二、百家争鸣头部战队
要知道,所谓的“百家争鸣”,是真的有一百多家有名有姓的学派,但最后混得有头有脸有响声的,拢共也就那么十几家。
虽然少,但他们真正展现了什么叫——浓缩的才是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