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从一个“麦卡锡”到另一个“麦卡锡”!近日,凯文·麦卡锡当选美国众议院议长,引发多方的关注与忧虑。有外媒评论称,仅仅“麦卡锡”这个姓就引起不少人关于一个时代不愉快甚至是恐怖的记忆,这段记忆是关于另一个麦卡锡,虽然这两人并无亲属关系。上世纪50年代,约瑟夫·麦卡锡(下文且称之为“老麦卡锡”)出任美国国会参议员,他以“反共”之名在美掀起一场恐怖浪潮,一度令美国各界人士人人自危,“麦卡锡主义”给美国社会生态乃至世界和平带来恶劣而深远的影响。
煽动发起反共运动
据报道,当年老麦卡锡在美国追捕共产主义者和所谓苏联间谍,有美国学者将这一行径与西方历史上另一些恐怖记忆相提并论,比如中世纪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以及欧美历史上的恐怖猎巫行动。所谓猎巫行动,是指中世纪后期至18世纪教会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发起的铲除宗教异端行动,成千上万的无辜者被指控为“巫师”,最终葬身火海。老麦卡锡在美国曾经搅起的风浪与之相比不相上下。1950年2月,老麦卡锡在一场公开演讲中称,他掌握了一份200多人的名单,这些人都是渗透进美国政府的共产主义间谍。消息传开,美国舆论一片哗然。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给美欧国家带来较大压力,加上朝鲜战争爆发在即,美国的反共情绪高涨。麦卡锡的言论犹如一颗炸弹,让美国人既震惊又忧虑。随即,美国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由麦卡锡主导对间谍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后来的数年,可算得上麦卡锡生命中的“高光时刻”,由他煽动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激进的反共运动,被称为新的“十字军东征”。
在这场运动中,数不清的美国各界人士被传唤,数百人被囚禁,上万人因此失去工作。仅仅是因为被人怀疑或社会的焦虑心态,很多名人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比如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都曾受到冲击,再如中国人所熟悉的钱学森在美受到的审查和软禁等一系列非法的不公正待遇,都是源自麦卡锡的言论和推动。据记载,在艺术界以著名演员卓别林为代表的300多位艺术家被传唤调查,卓别林本人被逼无奈迁居瑞士。文学家情况更糟,《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被列为危险分子,不允许报刊媒体发表斯诺的任何文字。史沫特莱和马克·吐温等作家的书也被列为禁书。更有甚者,1953年6月一对美国夫妇被处以死刑,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犯了所诉的“间谍”和“叛国”罪行。后来发现,夫妇二人中丈夫仅传递过无关紧要的普通情报。而他的妻子则是完全无辜的,却依然被麦卡锡送上了电椅。
据美国参议院网站记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格里斯沃尔德曾将麦卡锡在这场恐怖运动中担当的角色描述为“集法官、陪审团、检察官、谴责者和新闻代理人于一身”。
麦卡锡本人也写文章并出版一些书籍来宣扬他的思想,“营销”并进一步加剧美国人对于所谓“共产主义渗透”的焦虑。据记载,在麦卡锡的支持者看来,他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和“美国至上主义的守护者”;而在他的批评者看来,他完全不顾公民的人权和社会道德的沦丧,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猎巫者”。
杜鲁门:他是“病态的骗子”
有美国历史学家披露,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曾经私下称麦卡锡为“病态的骗子”。纵观麦卡锡的一生,不少人认同杜鲁门的话。麦卡锡1908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农场主家庭,27岁从马凯特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1939年,麦卡锡成为威斯康星州最年轻的法官。二战期间,他自愿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捞取了一定的政治资本。战后,麦卡锡参选国会参议员并获得成功,自1947年至1957年担任参议员。
许多美国学者对麦卡锡进行研究,探寻麦卡锡主义是如何产生的。人们发现麦卡锡的伎俩说穿了并不算高明。首先,他非常善于利用机会自我标榜和自我吹嘘。参加二战并担任轰炸机尾炮手的经历被麦卡锡包装成一生竞选和演讲的利器,他甚至用“尾炮手乔(Joe,约瑟夫的昵称——编者注)”的名号参加竞选,争取选票。他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贬低对手进行人身攻击,在1946年竞选美国参议员的关键一战中拿竞选对手的性格问题做文章并最终将其击败,这一点也遭到后世广泛批评。其次,麦卡锡擅长危言耸听。他在赖以扬名的那场演讲中说,“美国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主义者”,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掌握任何名单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此外,麦卡锡还会进行道德绑架,比如他在1952年出版一本书《麦卡锡主义:为美国而战》,将自己放在为国为民的高度,顺势把反对自己的人置于与国与民对立的位置。
虽然麦卡锡以在竞选中向对手发动无情的道德攻击而出名,但其实他自身的履历中细究起来并不光彩。一方面,有美国媒体披露在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服役时,麦卡锡主要担任教官,并非像他自己宣传的那样经常出生入死。另一方面,麦卡锡担任参议员的前几年就经常因其煽动性言论和无视参议院的议事规则而引发关注。据报道,1949年麦卡锡曾被一群记者投票选举为“最糟糕参议员”,而且其他参议员多认为他固执、暴躁且咄咄逼人,完全不讨人喜欢。
致命36天
极具嘲讽的是,麦卡锡以一己之力为美国的词汇库“贡献”了“麦卡锡主义”一词,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以反共之名迫害无辜的人,并诱导或强迫公众服从”。也有人在相关论述中指出,所谓“麦卡锡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跟猎巫行动类似,都是利用怀疑进行影射,利用影射制造恐惧,利用恐惧达到目的。有学者指出,麦卡锡及其“麦卡锡主义”对美国的社会生态及道德伦理层面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然而,靠着谣言和制造恐怖氛围建立起来的“堡垒”终归抵不过真相的光芒。麦卡锡及麦卡锡主义的覆亡源于1954年的一场电视直播,当麦卡锡将构陷的“枪口”指向美国军方高层时,军方将审讯和辩论过程面向美国全国进行了为期36天的电视直播。当麦卡锡以污蔑构陷为能的审讯手段暴露在大众面前时,舆论逐渐开始转向。军方的代理人当庭向麦卡锡质问“难道你一点体面都没有吗?”此后麦卡锡的“神像”轰然倒塌,彻底淡出了美国政坛,直至1957年病死。也有学者认为,麦卡锡虽死,但麦卡锡主义并未消亡,其影响至今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