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平时特爱思考,特深沉。”/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毋庸置疑,“深沉”是个褒义词,恰如深沉的誓言、深沉的灵魂、深沉的爱恋。在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中,甚至连玫瑰都是深沉的——“……深沉的玫瑰,隐秘而没有穷期。”
打小就骨子里自带深沉劲儿的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呈沉默托腮状,不爱言语,眉宇间似有无限心事,问十句顶多回你一句,可即便只有一句,那句话也显得颇具分量,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作家王朔大概是最爱调侃深沉的人。/电影《顽主》
作家王朔大概是最爱调侃深沉的人。在小说《顽主》中,刘美萍手托着脸,着迷地看着杨重,问出了那句:“我发觉你特深沉,你是不是平时特爱思考?”杨重眼神空洞地回复道:“是,我平时特爱思考,特深沉。”
深沉的反面是什么?私以为是充分暴露。一直以来,说一个人不深沉,几乎就等同于宣判这人没心没肺,喜怒形于色。虽说没心没肺算不上坏事儿,但还是不要暴露得太彻底为妙。
很遗憾,深沉这东西素来与我无缘,我从小便一路狂奔在完全相反的道路上,具体表现为:喜欢一个人时,完全不懂克制,恨不得一个托马斯全旋立刻扎进对方怀里;讨厌一个人时,眉毛、眼睛、鼻子都透着瞧不上对方;别人多夸两句,表情管理立刻失效,脸上绷不住,即便闭着嘴,撑着两个鼻孔,也能透露出得意模样;别人批评两句,当下就挂不住脸,嘴噘得老高,扭头就想跑开……
我总是在一些不恰当的时刻表现得过分快乐、过分庸俗,嘴永远比脑子快,冲口讲出过很多不合时宜的话,又总是在试图表演深沉的时候,痕迹过重,刻意又做作,分分钟被对方识破。午夜梦回,我不禁捶胸顿足——啊,我怎么就深沉不起来!
午夜梦回,我不禁捶胸顿足——啊,我怎么就深沉不起来!/电影《顽主》
特爱思考,
特深沉
在小说《顽主》的续篇中,王朔笔下的几个年轻人突发奇想,想当作家,写的小说就准备叫《特深沉》,几个人觉得这标题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后来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又决定在语型上稍微复杂一些,换成了《我们是真深沉不是假深沉》。
小说中,哥们儿之间相互调侃时经常用“深沉”一词——“怎么一个个都那么深沉,跟遭了雹子似的”“今儿除了我还有更深沉的吗?”“我发现杨重风度最好,比较深沉”“得,得,哥们儿,你别骂我”。
看得出来,王朔不爱装深沉,而且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些装深沉的人。一直以来,看到不入眼的东西,他总想上前批评两句。有朋友跟他急,跟他讲:“你别装思想家!你有什么思想啊!你就是有话不好好说,结果给老实人说急了,一驳你,倒显得你与众不同,一激进,就显得尖锐;一尖锐,愤世嫉俗的家伙就给你拍巴掌,当你后面藏着深刻。”对此,王朔照单全收,他回应道:“好好好,我承认,我没思想。”
看得出来,王朔不爱装深沉,而且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些装深沉的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不过,别光看王朔批评别人,其实他更爱批评自己,他对自己展开的批评才是最猛烈、最不留情面的,他曾写道: “王朔的反文化精英的姿态是被迫的,你想,他确实是没念过几年书,至今看罗素还在打瞌睡。但他是聪明的,知道扬长避短,不具备的东西,索性站到反面。”
这一招,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便是:“抢先一步宣布自己是流氓,先卸去道德包袱,还落个坦诚的口碑。”
实际上,王朔并不是一味地玩世不恭,他对真正深沉的人怀有深深的敬意。他曾写过一篇名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的文章,里面描写了他接触作家铁凝时的印象,这其中便有深沉。
起初,王朔在《小说月报》上翻到一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看完之后心情低落。往后一翻,看到作者简介——铁凝,女,二十六岁——他心情就更差了,按捺不住一腔嫉妒:“人家怎么那么有出息?”从此,他拿铁凝当方向,立志扬名立万、不再蹉跎。
后来,王朔也出了名,在一次出版社发布会上,他与铁凝见了面,对她的形容是:“不卑不亢,很稳得住神儿的样子。胡乱翻她的影记,发现人家小时候就是一挺深沉的孩子,照相时也不笑,眉是眉,眼是眼,盯着镜头;稍大也一直严肃地绷着脸,目光如烛,好像没停了思索人生。”
见面后,王朔一直觉得铁凝给人的感觉似曾相识,后来,他突然意识到,铁凝就是小时候班级里那种学习成绩特别好、特别骄傲的女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聪明懂事,上上下下都是大红人的好孩子,中学、小学每班都有一两个这样的人。”是啊,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这样的人,特爱思考,特深沉,还带着点小骄傲,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一些人的榜样。
深沉怎么就那么难?
小时候,我妈总说我:“你能不能笑的时候稍微收敛一下,咧那么大嘴,几颗大板牙全露出来了,收着点不行吗?”
老师也总爱挑我毛病,每次家长会都会反映:“这孩子实在是太爱在课上说话了,我一回头,总能看见她讲小话,不说话的时候,就趴在桌子上抖肩膀,我知道她正乐呢。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我给她安排的学习帮扶小组,自搭伙之后,就没见着她带着对方一起学习,天天上课一块接话,一点深沉劲儿都没有,班级里重要工作我从不敢交给她。”
对于这些管教,我表面不置可否,其实私下一直在试图改正。关于深沉的教诲,已然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每当我笑得前仰后合,甚至得意忘形到想把脚翘到桌子上时,似乎总能在不远处听到一声喝止,只得讪讪作罢,变得收敛起来。
对于这些管教,我表面不置可否,其实私下一直在试图改正。/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或许是因为同类相聚的吸引力法则,跟我关系比较亲近的,也都是没什么深沉的人。我的好友琪琪便是其中一个,她本科和研究生读的全是数学专业,按理说本该有点深沉劲儿,然而,在她身上丝毫找不到一个理科人的严谨,任何严肃的事情经她口中讲出来,都像是在开玩笑。同她聊上一会儿天,连她爷爷曾在哪里工作、家族有什么遗传病史这些事都能知道。
找工作那段时间,琪琪很苦恼,每次都是通过前几轮筛选,一到主管面试就卡壳。一次面试后,琪琪忍不住问主管对她的看法,主管告诉她:“你看起来不够沉稳,问一句恨不得答十句,还总回答得天马行空,总体感觉很浮躁,在我看来,你无法胜任数据处理这样严谨的工作。”
吸取教训之后,琪琪有所收敛,尽量在面试中表现出认真、专业的一面。不过,等她进了公司,又迅速暴露出本性。她常常因为一脸兴高采烈,被认为工作不饱和,以及嘻嘻哈哈、经常开玩笑,不懂得在领导面前讲漂亮的场面话,被忽视了工作中的努力与认真。
或许是因为同类相聚的吸引力法则,跟我关系比较亲近的,也都是没什么深沉的人。/电影《顽主》
有时候,我会拿出恨铁不成钢的架势,给她一些忠告。每次看她若有所思地点头,我都不免感到心虚,因为我自己也做不到,这让我想到那句俗语——“乌鸦落在猪身上,光看见人家黑了,没瞧见自己也黑。”
其实,我跟琪琪也会看书,也爱研究点深奥的东西,内心也会有起伏波动的琐碎情绪,不过这些大都在独处时完成,一旦面对他人,这些便统统失了效,一张嘴只想聊星座和八卦,不说到口干舌燥,根本停不下来。
冯小刚导演的《私人订制》中有一个桥段令我印象深刻——李诚儒饰演的导演,在拿下“泛太平洋最俗导演奖”“奥斯卡最俗外语片奖”“终身最俗导演奖”等一众“大奖”后,试图变得高雅。于是他找来杨重(葛优饰)、小白(白百何饰)等人帮他圆梦,结果发现自己天生就是一俗人,对方团队也都是俗人,在俗窝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以后,俗气早已深入骨髓,着实是积习难改。
对此,我深有体会。没办法,一腔“俗血”正在我体内肆意奔涌。
没办法,一腔“俗血”正在我体内肆意奔涌。/电影《私人订制》
“我们的思想更像是草图,
而不是白纸”
戴维·迈尔斯曾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到一种观点:“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多数人陶醉于高自尊、光明的一面,而只是偶尔会遭遇到其阴暗的一面。”
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瞧不上深沉的人,热衷于标榜自己是性情中人,宣称自己跟谁都不来虚的,仿佛稀有的直爽血脉只在他一人体内奔流;而那些假装深沉的人,自以为懂很多,仿佛只有自己思想深刻,看谁都庸俗肤浅,他们每天戴着人格面具表演,只希望在别人心中烙下深沉的印记。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电影《顽主》
我曾认真思考是什么决定着人的思想,是学习、经历,抑或是家庭?后来发现那是各种因素综合塑造出来的结果,且很多东西早已注定。
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曾指出:“从隐喻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思想更像是草图,而不是白纸。经验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它对已经存在的东西加以细化,进行修正,并利用个人、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来给它着色。与生俱来和后天培养相互作用,使我们成为自己。”
其实,只要人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既有的思想草图上,学着自洽地生活就好,这其中本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倘若将生活想象成大海,肯定不能一直生活在浅表,需要适度接受深刻,聆听严肃的教诲;但若是一直生活在海底,难免也会胸闷气短,需要时不时探出头,浮出水面,呼吸上几口新鲜空气。
从隐喻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思想更像是草图,而不是白纸。/电影《私人订制》
依我看,人应该趁早学会一种本领,那便是做真实的自己,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得不到的,说成自己不想要的,更没必要装出一副不属于自己的姿态,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深沉很好,如果没有也没必要硬拗,一味强行装深沉,只会产生东施效颦的效果,独剩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相信我,没人爱看这样一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