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极特殊的。和它相对的夏至,蝉鸣声很热闹。而距它最近的四个节气,单是名称,都透着冬的清冷。它是北半球夜晚最长的一天。
节气是天象赐予的自然规律,节日是历史沉淀的人文财富。12月22 日,是阴极盛的冬至,也是“一阳生”的开始。
中国人的一举一动,合于天时。当外面或飞雪倾城或寒风刺骨时候,人们卸下一身疲惫,回到家中——团聚即温暖,家人即幸福。
过节离不开吃,在北方,大家常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天寒冷,吃热量高营养多的饺子是普遍习俗。传说汉代医圣张仲景以羊肉和祛寒药材为馅,做成“祛寒娇耳汤”,给乡亲们治病补身。娇耳就是后来的饺子。
历史记载也提到南北地区都有在冬至日吃馄饨的习俗,寓意破阴释阳,混沌初分,有明显的文化象征意义。
除了饺子馄饨,还有羊肉汤、红豆粥等汤食,也有“拥炉会饮”,共同饮酒的习惯。
在南方,吃的花样很多: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取圆形象征天与阳,以红白二色寓意阴阳交泰。
“冬至大如年”。在苏州,人们喝冬酿桂花酒,吃各式卤菜,好不快意。
在无锡的冬至,总是少不了青团的身影,无论是肉馅还是素馅,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
在有些地区人们会吃长线面、糍粑、年糕、桂圆煮蛋、老母鸡汤等美食,都有各自的美好寓意。
从国家祭祀活动演变为习俗的冬至日,按天象天时与阴阳五行理论,是一阳复生之时。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习惯在这一天同饮共食,扶助阳气使身体康健,所以“冬至进补,春天打虎”的谚语广为流传。
哪个才是你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