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安门,那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随着我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地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慕名前来参观天安门。
走近天安门的那一刻,直接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伟大的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正是有了毛主席的领导,中国劳苦大众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中华儿女摆脱了数百年来任人欺凌的艰苦岁月,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日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
开国大典
天安门不仅仅是作为我国标志性的参观性建筑,还被称为我国的“国门”。它见证了我国历史上许多的重大时刻,最为有名的,当属1949年10月1号,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迈向世界之巅。
每天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刻,是令每个国人发自内心的自豪与激动之情。当斗志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出之时,鲜艳的五星红旗有节奏地缓缓攀升,许多国人都自发齐唱国歌,那一刻,你会感觉国人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团结一致。
天安门的雄伟壮阔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为之赞叹,但或许很多人并没有思考到或者并不怎么了解,我们的“国门”究竟是何时建造的?它是出自哪个设计师之手?
风云变幻,屹立百年元世祖当时以燕京作为都城,修建了中轴线上的大都城,这便是天安门最早的形态。后元末明初,朱元璋稳定了中原局面后,派徐达等大将进行北伐,攻陷了元大都,也就是如今的北京。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二皇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疆,定燕京也就是如今的北京为燕国的国都。由于明军当时攻打燕京势头比较凶猛,对燕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朱棣封国燕京后下令对破损的城墙进行修缮。
朱允炆画像
朱元璋病逝后,传位于皇孙朱允炆。朱允炆继位后,不等自身皇位稳固而急于削藩,使得本来就对朱允炆不满的朱棣最终起兵发起了“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战乱,最终朱允炆兵败不知所踪,朱棣成功地夺取了大明皇位,史称“明成祖”。
朱棣继位后,把大明首都从南京迁到了他曾经就藩的北京,为了凸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以及历史地位,朱棣在全国范围内征召能工巧匠为自己建造一座辉煌宏大的宫殿。
公元1417年,在20万能工巧匠以及民工的精心准备下,耗时三年,倾注了无数匠人心血与智慧的一座气势磅礴、肃穆庄严的宫殿拔地而起,它的正大门取名“承天门”,寓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承天门墙壁上曾经的斑驳就宛如一部大明史,它伴随着整个大明王朝一生的起起落落,见证了大明朝鼎盛时期万国来朝的盛况,见证了于谦等壮士在北京城下抗击外族侵略的壮举,见证了大明最后一支铁骑——关宁铁骑与女真骑兵在北京城下的血战。
最后,随着大明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身亡,在承天门的一声叹息之下,汉族的最后一任封建王朝大明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崇祯帝自缢而亡,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李自成的农民军打仗是一把好手,可并不懂得如何管理一个国家,李自成率众进入北京后并没有约束部下,造成部下纵兵四处抢夺财物,破坏建筑,说白了和强盗没什么区别。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在战乱中受损严重的承天门终于支撑不住了,它就像大明最后一根精神支柱般,大明王朝没有了,承天门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随着“轰”的一声,承天门倒塌了,它追随大明王朝而去。
直到清朝顺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顺治帝下旨在原承天门的废墟上重建此门。这一次,为了让该门更为坚固牢靠,工匠们耗时了整整六年的时间,让承天门重新浴火重生,而这次重生,承天门气势更加磅礴,更为壮丽。
顺治帝为了纪念承天门的重生,特地为它改名为“天安门”,寓意更为深远,代表着“受命于天”、“安邦治国”的含义。
虽然说目前的天安门是在清朝时期重建的,但它大部分地方还是严格按照大明朝时期设计的结构来复原的。无论谁站在天安门脚下,无不为它的气势所折服,究竟是谁,能设计出如此巧夺天工的建筑?
少年天才,横空出世明成祖朱棣时期,在江苏吴县,有一家族名叫“蒯氏”,这是一支传承了上百年的工匠世家,蒯氏当代家主蒯富当时就在宫中作为御用工匠,并当上了总管宫殿建设的“木工首”。在封建王朝,能用“御”字来匹配某人的职业,那称此人为该行业的天花板都不为过,可想而知蒯氏家族的工匠技艺达到了何种炉火纯青的地步。
蒯祥画像
公元1399年,蒯富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蒯祥”,这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显得与众不同。蒯祥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其聪明伶俐,对工匠的很多技艺都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掌握其精髓。
如果说工匠的日常技艺是基本功,那么设计是在工匠领域中更为高级的一层。蒯祥就对设计方面从小就展露出了极高的天赋,甚至,用“鬼才”才能形容其在设计方面得天独厚的天赋。
虽然蒯祥的天赋才能被身边的人啧啧称赞,但年轻的蒯祥并没有被这些称赞迷失了头脑。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目前并没有做出任何成绩出来,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展现给天下人看,他仍然潜心修炼,等待着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
朱棣画像
很快,机会来了。明成祖朱棣自从把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后,对现有的宫殿不怎么满意,便下旨从全国各地征召能工巧匠来为其重新修建一座气势磅礴的宫殿,蒯祥便应征加入了众多工匠之中。
由于宫殿规模宏大,便被分成了若干部分,每个部分都需要有一个总设计师来把关,挑选出负责该部分的总设计师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性、实用性和牢固性。因此,挑选负责各部分的总设计师的过程可谓层层选拔,缜密考核。
此时不满20岁的蒯祥也递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虽然蒯祥的才气不小,但周围也有许多经验老到的优秀设计师,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年轻人就是过来学习经验锻炼自己的。
蒯祥画像
可当最终名单出来之际,很多人还是出乎意料,蒯祥居然通过了层层选拔进入到了最终名单,果然是天才少年啊。明成祖朱棣看到名单后特别留意到了蒯祥,这也难怪,一个如此年轻之人,却有着常人不可及的天赋,这不被注意才怪。
明成祖朱棣特地招蒯祥入宫,一番交谈之后对这个年轻人大为赞赏,当即任命他为最大面积皇宫的总设计师,“鬼才”蒯祥走出了令世人皆知的第一步。
蒯祥接到重任的第一个任务,便是为这座皇宫设计修筑正大门,也就是“承天门”。我们在了解蒯祥修筑承天门之前,先来了解下当时的工匠界的情况。
《王城图》局部,即明代紫禁城局部
要知道,当时的工匠手中除了普通的建筑工具之外,并没有像我们现代所拥有的测绘仪以及各种精密仪器,很多设计师和工匠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凭借的就是他的经验。
而蒯祥,从小就仿佛为这一行而生一样,他的天赋令他对数字十分敏感,他只要大概思索一番,就能判断出该部分所需要使用哪些材料,尺寸是多少,需要怎样的设计方案,等该部分修建完毕之后,竟然与设计图上所标明的十分吻合。
同时,蒯祥对几何方面的原理也有无师自通的天赋。在以木质架构为主的古代,主柱和横梁之间的架构是否吻合或者说精确度的高低,决定了该建筑物稳固的时间长久,而经过蒯祥的巧妙设计,使得承天门虽然经过长时间岁月的风吹雨淋而仍然傲立于天地间。
《王城图》局部之朱邦款印,上面有蒯祥画像,图为明代紫禁城
经过蒯祥的精心设计,一座气势辉煌的承天门孕育而生。竣工后不久,明成祖朱棣率领百官前来参观,无不为蒯祥的才气所折服,明成祖龙心大悦,当即赏赐了许多财物给蒯祥。
就这样,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蒯祥作出的成绩可能大多数人一辈子也难以企及,可对于蒯祥来说,这才是他踏出的第一步而已。
技艺传承,孜孜不倦若干年后,蒯富年纪大了,便向朝廷告老还乡,而蒯祥由于其技艺超群,子承父业,出任“木工首”,至此,一代大师的才能逐渐开始纵情发挥。
我们历数蒯祥的成绩,多地让我们眼花缭乱。正统年间,最出名的三大殿,奉天、谨身、华盖殿均出自于蒯祥的设计,那种巧妙的房屋结构,那种澎湃的气势,墙壁上那栩栩如生的花纹,无不是蒯祥智慧的体现。
蒯祥还有一个最为著名的功绩,就是主持设计修建了明十三陵中的裕陵,这是明英宗和皇后钱氏、周氏的陵寝。要知道,在当时能为皇帝主持修建陵寝,这可不是一般臣子才能拥有的荣誉。
自蒯祥接手开始设计修建裕陵,前后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完工了,里面建筑物的多样性、巧妙性和美观性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蒯祥不仅仅在设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才能,他在动手制作方面也不遑多让。经过他的手制作的物件不仅栩栩如生,还精美耐用,民间众人为能得到一件蒯祥亲手制作的物品为荣。
我们所熟悉的工匠“鲁班”,他是我们古代历史中工匠技艺的巅峰,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鲁班在世”。而为了表彰蒯祥的功绩,朝廷特地嘉奖蒯祥“蒯鲁班”的名号,这是对这位大师最高的褒奖。
蒯祥作为工匠界的一代大师,从小就展露出其过人的天赋,并且在其一生中都在工匠事业上精益求精,对自己要求严格。他的社会地位也随着他的贡献逐步提升,他从“木工首”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
而蒯祥受人敬仰的不仅仅是他的精湛技艺,他的人品也让人为之赞叹。虽然他被称为当时工匠界的第一人,而且此后还身为朝廷大员,但他一直保持着谦虚低调的性格。
蒯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晚年离任回归乡里,只要有人向他请教营造之事,蒯祥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后被悉心指导,这才是一代大师应有的胸怀与气魄。在蒯祥的悉心指点与教导下,华夏的工匠事业涌现出了不少的人才,这都离不开这位大师所做的一切。
公元1481年,一代工匠大师蒯祥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享年84岁,葬于他的家乡太湖之滨。蒯祥虽然已逝,但他的子孙后代大多数都传承了他的技艺,继续为华夏大地的工匠事业发挥自己的热情与贡献,蒯氏家族真不愧称之为工匠世家。
正是有了蒯祥这一代大师,才让我们见到了如今气势蓬勃,辉煌壮丽的天安门,他留给了我们宝贵的文化瑰宝以及无法估价的建筑知识。
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像蒯祥这样在某个领域造诣登峰造极的大师级人物,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断努力,不惜汗水甚至生命,才留给了我们子孙后代享之不尽的文化财富。
结语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正是靠着这些怀着匠人之心的前辈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们要尽可能把这些前辈们来之不易的文化财富好好地保存下来并且发扬光大,带着他们的心愿与期盼,继续为我们的祖国,为这片华夏大地来贡献我们的热血与力量,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的美好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