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6月13日起,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晚间黄金档推出第三季影片呈现了18家博物馆的25件国宝,目前已经完成了首轮25集播放,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跟着国宝去旅行如果国宝会说话?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跟着国宝去旅行如果国宝会说话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
6月13日起,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晚间黄金档推出第三季。影片呈现了18家博物馆的25件国宝,目前已经完成了首轮25集播放。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第二季分别于2018年1月、7月播出,影片以全新视角展示中华文物之美,引来网友刷屏点赞。第三季延续了前两季的良好口碑,开播后不久便分别在网站“哔哩哔哩”与豆瓣上获得9.9和9.5的高分,成为纪录片中的“网红爆款”。
中华文明微解读
伴随着磁性声音的解说,一件件国宝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翩若惊鸿的《洛神赋图》、“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神龙本、且歌且舞的敦煌飞天……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25件国宝,涵盖了书法、绘画、壁画、画像砖、雕塑、造像、金银器、兵器、文书等多个门类,多维度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技艺、审美、文化和生活方式。
文化纪录片不少,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显得有些特别。每集5分钟的它,被粉丝戏称为“泡面番”——看完一集,正好泡好一碗方便面。
时长看似速食,内容却不简单。为了更好地展现国宝背后的故事,制作团队在影像叙事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与创新,不仅开辟行业先河,采用8K技术呈现文物精妙的艺术细节,更以沉浸式体验回归历史现场、大数据算法模拟书法真迹等技术手段,让观众从历史的旁观者化身为参与者。
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打头阵”的是《洛神赋图》。制作团队借助新技术,将五米长卷上的故事直观而诗意地加以呈现,让这幅名画“活”了起来。
跟随动态的洛神赋图,观众与曹植一道踏上从洛京东返封地的旅程,在烟波浩渺中,看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洛神之美;又在命运无常、追索不得的怅惘里,聆听一曲失意之人的哀歌。意犹未尽时,也让人不禁思索,洛水中映出的究竟是至美的爱情,还是穷途之际超越理性极限的幻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序》为人所熟知,而《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中,观众得以跨越时空,回到永和九年的暮春之初,见证会稽山那场旷古绝今的酩酊大醉。
制作团队通过大数据算法模拟,用动画特效还原王羲之的书写场景,从落笔之初的字斟句酌,到兴之所至的狂放不羁,尽显晋仕风流。除兰亭序的朗诵外,影片没有使用任何旁白,而是让观众与摇曳的树影、偶落的飞虫一道,在一笔一划间静静见证“天下第一行书”的诞生。据悉,仅是这5分钟的特效,制作团队便耗费了一年时间。
除了影片的短小精悍,《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沉稳中略带俏皮、金句频出的文案也自成一格。
“咱说圆就说一个落日圆,咱说乐就乐一个须尽欢;咱说爱就爱一个长相思,咱说恨就恨一个生狂痴……”第三季先导片的一曲诗词说唱,令观众耳目一新。在“唐代仕女俑”一集中,“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努力减肥的胖妹,我曾梦想生活在大唐”“大唐之所以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唐,正在于你不用投他人所好地成为自己”等接地气、口语化的表达和现代理念,深受年轻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太美了,看得我又哭又笑,这个影片凝结了太多才华与智慧,从文物本身到文案与配音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人人心中都有满满的文化之美,何愁中华文化不能走向世界?”在以年轻用户为主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吸引了大量观众评论。对于观众的热情,本片总导演徐欢表示,网友之心令她感动:“年轻人真的不能小觑,他们的评论和观点都很到位,我们预埋的一些可能激发大家思考的点,或者是预留的一些想象空间,很多年轻人都能跟得上,他们还能有更加新奇的观点。”
学术支撑让国宝发声
为什么《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选择聚焦魏晋南北朝到盛唐的文物?在徐欢看来,这一时期既是文人意识觉醒、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呈现包容性、多元化的时期。“我们今天常用‘魏晋风度’‘大唐气象’等词形容这段历史。实际上,这一时期更有很多务实的、对后世影响重大的文明物证,囊括制造业、工程学、法治建设、对外贸易等门类,为后世奠定了文明的基本框架,中华文明从这个时代走上了包容互鉴的道路。”
25件国宝的甄选令制作团队颇费心思。为了从广度上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影片中呈现的文物既要代表那个时代某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又不仅限于某一领域。“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会在某些实用的器物上留下审美空间,而某些精美器物则具有卓越的实用功能,总之要‘形神兼备’。”徐欢说。
例如,在影片中亮相的黄河铁牛是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开元十二年,这项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战略上马,为了铸造这些铁牛,消耗了当年全国铁产量的五分之四。其铸造工艺,结合了力学、道路工程学原理,运用灵活且稳固的结构,抵抗着黄河水浪巨大的冲击,安全使用了五百年,也成就了世界桥梁史上的一段传奇。
一些国宝还体现了唐朝对外贸易的繁盛。唐三彩骆驼载乐陶俑,骆驼货队从西域而来,还带了一支8人组成的吹拉弹唱波斯乐队;镶金兽首玛瑙杯,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鎏金银壶上的人物塑像,则展现了西方传说中的故事。
“国宝们成了跨文化、跨时空的信使,体现了文化传播的美美与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说。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影片形式,与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制作团队希望通过短视频,让繁忙的年轻人能够在碎片时间“快速充电”,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这进一步提高了影片的制作难度:每件国宝都有能够撑起一部学术论文的海量信息,要在5分钟内展现其背后的悠久历史,意味着每一帧画面都需要仔细斟酌,结构也必须出彩。
虽然“反差萌”“网感强”“文案脑洞特别大”是许多观众对《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的第一印象,但在徐欢看来,学术才是这档纪录片最坚固的底色。“我们是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语言,用白话描述了一遍国宝。我们要让文物活起来,就要想方设法地让观众感兴趣,但这个感兴趣,绝不是哗众取宠,也不能哗众取宠。”
每集5分钟的背后,制作团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拍摄每个文物前,制作组要花费大量时间研读历史资料和考古报告,除了考古专家外,还要听取历史专家、美术、影像等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的意见,并进行实地考察。拍摄一个文物的时间最多长达一年,最短的也要2-3个月,“要经过反复论证才能根据文物的特性、解读和角度,找到适合它的表现形态。你看看每集后面的演职人员表,就能看到,真的有很多工种。”徐欢说。
稳固的学术支撑,让国宝能够“自己发声”。“书法是什么?《兰亭序》好在哪里?太多可说的了。5分钟的时间,说什么都觉得片面与不足。清华美院的邱才桢教授给我们提了一个最重要的点,一下豁然开朗,有了答案。”《兰亭序》分集导演冯雷说,《兰亭序》是最自然的书写,王羲之的性情、文采、书法完美融合,跃然纸上,需要观者静下心来细品。这就是《兰亭序》一集中,让观众直呼“震撼到头皮发麻”的创意源头。
“我们要让国宝发声,而不是通过国宝,发你的声。”徐欢强调。
让文明之根绽放出新的花朵
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坐标,标记出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的痕迹。
“这是文明之根上开放的艺术之花,文物是中国文明的一种载体,而纪录片用这样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把文明诠释出来,它能开放出新的花朵。”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同道在点评《如果国宝会说话》时说道。
轻松亲切,是观众在观看《如果国宝会说话》时的普遍感受。在制作团队的努力下,每件国宝背后的沧桑历史,不仅没有让纪录片变得高冷,反而以最现代、最流行、最鲜活灵动的形式,自然而然地流淌进观众的心中。
“这比用宏大叙事讲述‘敬而远之’的历史更有效果。”张同道认为。
影片中,文物不再是散发着陈旧味道的“死物”。“文物是文明的物证,这些物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件国宝背后包含的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远都有新鲜点。”徐欢说。
厚重不代表臃肿,古老不意味着陈旧,当文化的精灵被创造力激活,传统也可以很新潮。通过现代化的传承探索实现的艺术突破,点燃了青年一代作为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感,也让越来越多社会成员加入到助力传统文化活化创新的队伍当中。
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理念,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积极利用网络推出文创产品和文创活动,受到热烈欢迎;《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收获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重认可。
乘着时代的风云,如今的中国文化正迈着自信轻盈的步伐,走出国门,走向远方。
2019年8月,由《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改编的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图书正式出版。12月,《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行了全球发布仪式。在这场国宝的世界之约中,人头壶、何尊、错金铜博山炉、长毋相忘银带钩,洛神赋图、唐仕女俑、阿斯塔纳墓葬群出土俑及文书、云冈石窟等重量级文物在卢浮宫大屏幕上再次发声,赢得现场法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与透过文字的想象不同,从一件件文物身上,可以观察、触摸、研究、体认,从而感知古代中国人以及创造者的温度和态度,解读多个维度的信息,重建一部基于物质遗存的中华文明史,并进而建立起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说。
星火世传,奋飞不辍。今天,我们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透过一件件国宝回望那个异彩纷呈、雄放昂扬的大时代,探索文化的根源,领会它向我们传递的从未中断的文明密码。而文物本身蕴含的精神,早已融入了华夏儿女的生命血脉,深至骨髓。
聆听国宝的话语,听见的是故事,更是坚定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