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晔旻
哈密卫的设立,标志着明朝的疆域经由河西走廊延伸到了今天新疆的东部。它不但承担了“蕃屏甘肃,而卫我边郡”的国防任务,还负责接待西域来往使臣,并翻译诸国文表上报朝廷。就此而言,哈密卫实际上已成为大明王朝进一步经营西域的前哨阵地。
只不过,在十四五世纪之交的西域政治舞台,明朝面临着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帖木儿帝国。帖木儿(Timur,突厥文的意思是“铁”)出身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1370年,他自立为“埃米尔”。从这时起,帖木儿成了中亚的最高统治者,这一年可以视为帖木儿帝国的建国年代。但是,他终究不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成员,没有称“汗”的资格(埃米尔是比汗低一级的头衔),因此,他将忠于自己的察合台宗王扶上汗位。这些撒马尔罕名义上的主人只不过是帖木儿的傀儡,常年软禁在撒马尔罕高大坚固的“禁宫”中。出于同样的目的,帖木儿还于1397年娶西察合台汗黑的儿火者之女,以此进入“黄金家族”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史籍有“驸马”帖木儿这个奇怪称呼的由来。
在二十余年几乎不间断的征战中,帖木儿通过武力大体整合了原蒙古四大汗国中的两个:(西)察合台汗国与伊利汗国。帖木儿帝国西至黑海同两河流域,东接中国新疆和印度,北抵咸海、里海与高加索山脉,南及阿拉伯海及波斯湾,可谓盛极一时。
《帖木儿在即位时接见自己的支持者》
这位“成吉思汗之后最伟大的征服者”对此尚不满足。1404年(明永乐二年)的秋天,帖木儿决心向明朝用兵。为此,帖木儿集结了20万大军(一说步兵骑兵各20万),并按波斯和突厥习惯为这支大军筹集了足够7年的粮秣。1405年11月,帖木儿的东征大军已经渡过了锡尔河并进入今天的中国新疆境内。按照当时帖木儿方面的计算,这只是漫长远征的第一步:从撒马尔罕到北京全行程需要181天。
帖木儿东征的消息不胫而走,朱棣得知“撒马尔罕回回(指帖木儿)……假道率兵东向”后,虽然仍旧感觉“彼未必敢肆态如此”,但仍下令甘肃总兵官宋晟“练士马,谨斥候,计粮诸预为之计”,准备迎战。好在这场战役终于没有发生。帖木儿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1405年1月19日,“跛子”帖木儿在严寒中猝然病逝,时年70岁。草原征服者的时代就这样过去了。从铁木真称成吉思汗(1206年)到帖木儿去世(1405年),恰好两个世纪。
帖木儿去世后,他的孙子哈里(帖木儿第三子米兰沙之子)自命为广大帝国的继承人和统治者。但哈里缺乏他祖父的铁腕,帝国很快陷于争夺汗位的混乱。1409年,帖木儿幼子沙哈鲁战胜了其他几个王位角逐者,结束帝国的分裂局面,将首都从撒马尔罕迁往赫拉特(在今阿富汗)。因此明朝方面将他的政权称为“哈烈国”。沙哈鲁是与其父帖木儿迥然不同的统治者。《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和高尚的文化赞助者”,而不热衷于征战。在沙哈鲁的统治下,“帖木儿帝国向东扩张的一切威胁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