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学生 文章 练习
老师教作文,学生学作文,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作文。
作文是何方神圣呢?
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作文就是写文章。
如此,为什么作家们写文章不叫作文呢?
无须争论,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一目了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作文有两个意思,一是强调作,学生练习写作;二是强调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无论是何种解释,离不开三点:学生、练习、文章。
学生
学生就是向老师学习的人。儿童、少年、成年人或老年人,只要向老师学习,都可以是学生。本书所面向的学生,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学生。
文章
要了解文章的含义,须从文和章入手。
文,本义是交错画的花纹。传说,远古时期,人有在身上画花纹的习惯。《史记集解》里说:那时人们在水中活动,要剪掉头发,在身上刺上花纹,就像蛟龙的儿子,这样就可以免遭水中怪物的侵害了。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花纹能保护生命,很漂亮,很神圣。后来,仓颉发明字的时候,觉得它们的形状就像那些漂亮神圣的花纹,于是就把字的形状称为文,意思是字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东西。
章,本义是表示一段完整的音乐。从字形看,章是由音和十两部分组成的。音指音乐,十表示数字终了。古代奏音乐,连奏十段才算完美结束,这十段就是一章。在远古的人们心目中,世界上最好听的是一章音乐。古人为什么用章字来指文字作品呢?因为文字作品不仅有形,还能读出声音呢,是世界上最好听的东西。
花纹很漂亮,音乐很美妙,用这两种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来为文字作品命名,可见,它一定是很好看、很好听的艺术品了。
有了文字就有了文章。文章可以很短,短到几个字;也可以很长,长到几万字、几十万字、几百万字。本书所指的文章是学生写的短文章,一般在200字到1000字之间。
文章的内容没有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是写人,可以写事,可以写物,可以写道理,可以写情感,一切都可以写到文章里。概括地讲,文章就是写作者五个感觉器官所看见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触到的,以及作者由此产生的情感、感悟、道理等想法,其中作者五官所感觉到的万物万事的样子是象,象传递到脑海中形成像,作者因像而产生的想法为意。简单地说,文章的内容就是像和意,写文章就是写像和意,是意像组合。意像组合是本书讲授的作文基本原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类写了很多很多的文章,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文章研究专家将他们进行了分类,比如将文章分为文学类、实用类,文学类又分为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实用类又分为公文、传记、新闻、论文等。在语文教学中,一般将文章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文。本书从意像的角度出发,将小学初中生写的文章,也就是作文,分为写物、写事、写人、写理四大类。写物的文章包括文学性强的写景文章和科学性强的说明性文章;写事的文章包括文学性强的故事性的文章和实用性强的借条、请假条等文章;写理的文章包括物、事、人内在的科学原理,如论文。这四类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写意,写小学初中生对物、事、人的想法,即情感、观点。
练习
练习是作文的核心。如果说作家写文章是为了发表的话,那么,学生写文章就是为了练习,通过练习,掌握写文章这个书面语言技能。
练,本义是反复提纯丝帛半成品;习,本义是鸟儿反复地试飞。作文中的练习,就是要像提纯丝帛半成品、鸟儿试飞那样,反复努力,最终熟练地写出好看好听的文章来。
作文练习是一个从陌生到熟练的过程,要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由浅及深,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步闯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掌握方法,大量练习,付出汗水,才能到达熟练的彼岸。
作文练习有内容,有阶段,有目标,它体现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照年级划分了小学初中生的作文练习内容、目标和步骤:第一学段,1—2年级的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3—6年级的习作,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学生要大胆习作,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是较高标准的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表达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为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本书在每一节都设计了大量的练习题,引用了范文,通过练习提高作文水平。同时,为了让小学初中生尽快具备写作基本功,本书还设计了九步闯关。九关包括:正心关、识字关、造句关、描写关、情节关、条理关、文情关、风格关、考试关。这九关可以集中在小学三、四年级闯过去,其它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集中一年左右时间闯过去。九关闯过去,就基本会写好听好看的文章了。
写作文的人是学生,写作文的核心是练习,写作文的目标是写出一篇好看好听的文章来,把握好这三点,就算揭开作文这方神圣的面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