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流沙言职
某个剧组的试镜现场,演员们面对同一道考题:请表演笑。
几乎每一位演员都竭尽所能表演各种笑声,以展示自己的演技。只有一位女演员没有出声,而是嘴角微微上扬,表现出"笑的表情"。
其他演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她竟然用这种方式。连评审们也面露困惑。不过评审的主考官捕捉到了这位女演员的才华,认为她另辟蹊径,很有想法。
这是日本少女漫画《玻璃的假面》当中的一幕,这部漫画讲述的是女主北岛玛雅将自己的全部投入到演剧事业的经历。
对于"表演笑",大多数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笑=发出声音,于是就会从这一逻辑出发来进行演绎,从声音上打动评委。
而北岛玛雅没有陷入这种思维模式,而是通过用"笑"的表情,体现出了和其他参加者不同的视角。
北岛玛雅的这种思考方式就是批判性思考:
跳出想当然的答案和思维方式,进一步往深挖掘,以获得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01.为什么要进行批判性思考?从人性的角度,我们在对一个问题进行判断时,都倾向于向轻松的方向思考。
批判性思考需要我们秉持"怀疑""批判"的理念,这对于我们的意志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我们在思考时常常会犯三类错误:相当然、将"关联关系"等同于"因果关系"、 看问题流于表面。
1.想当然
很多时候,眼前发生的一切并非真相,而我们常常因为只看到眼前的事情而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事件的全貌。
有这样一个故事:
意气风发的男人开着保时捷出门,来到一个没有预料的转弯前,他减速、换挡,准备应付前方100米的急转弯。
正在这时,从转弯处冲下一辆车,好像方向盘失灵一样,但千钧一发之际又拐了回来,加速进入了反向车道。
男子赶紧踩下了急刹车。
那辆车以蛇形路线向男子驶来,男子觉得马上要撞上时,车向左转,两车擦肩而过,此时,一位漂亮女士从车窗探出头来,以最大的声音叫道:"猪!"
男子怒气飙升,回怼回去:"丑八怪!到底谁不会开车啊!"
怒吼之后,男子心情舒畅了一些。然后他加大油门,刚一转过弯.....就撞上了一群猪。
这个故事有点搞笑,也有那么一点忧伤。
漂亮女子只是想好意提醒前方有"猪",却被男子想当然地认为是在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结果没有避开危险,酿成大祸。
当我们愤怒时,出于人的应激反应,会对别人的"攻击"产生"反击"机制。此时我们并不在乎真相是什么,而是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赢。所以我们常常凭直觉甚至好恶做判断,就会想当然。
即便我们情绪稳定,我们也常常被"想当然"所累。
比如"盲人摸象"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每个人只根据自己摸到的"象"的部分就判断这是"象"的全部,因此永远也无法体察出真正的"大象"是什么样子。
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让我们跳出"想当然"的泥淖,做出更加理性和客观的判断。
2.将"关联关系"等同于"因果关系"
我们遇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时,经常有一个思路是: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在找原因的过程中就会发生错把"关联关系"当做"因果关系"的情况。
比如:
假如你通过调查发现,公司里那些绩效差的人当中,97%的人都有在下午5点左右取快递的行为,如果你是决策者,你是否会因此而出一个禁令:禁止员工5点左右取快递呢?
如果你颁布了这项禁令,就相当于将"5点左右取快递的行为"看做是员工绩效差的原因之一,但事实是很多绩效好的员工也常常在5点左右取快递,这样的决策就有失偏颇。
"5点左右取快递"对于绩效的影响就可以看做是关联关系,而真正的因果关系有可能是员工能力不足、懒惰、不熟悉业务致使绩效不达标。
因此,警惕把关联关系当做因果关系的思考方式。来强调一遍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
关联关系:结果上有关,但一个事件并非另一个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结果因果关系:结果上有关,而且现象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当我们坐在这里静静分析时,二者的差异很好理解。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却常常将二者搞混,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由此想出的解决方案就会片面甚至南辕北辙。
批判性思考能让我们对原因做进一步挖掘,找到真正的原因,不犯方向性的错误。
3.看问题流于表面
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遇到问题时,只关注表面暴露的问题,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原因。
举个例子:
某商场最近频频接到客户投诉,其中投诉率最高的是两个问题是:
卫生间数量太少
自动贩卖机的热饮很快就卖光了
如果单就这两个问题而言,或许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增加卫生间数量,增加自动贩卖机的数量。
可是这是最好的决策吗?
"增加卫生间的数量"耗时耗力,短时间内也无法解决客户的问题。
如果可以做进一步分析,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最终的选择和决策也许就会大相径庭。
商场通过监测人流量发现,进入商场的人数并没有太大的增长,为什么卫生间使用频次会增加呢?那只能是人们去卫生间的频次增加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商场一般情况下冷饮比较畅销,为什么忽然热饮开始不够了呢(人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喝热饮一般是在感觉寒冷的时候,所以问题可能是因为商场冷。
因为商场温度不够,所以人们开始买热饮取暖。热饮会促进人的新陈代谢,上卫生间次数增加;加上"寒冷"会让人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客观上刺激人们频繁上卫生间,出现了所谓"卫生间数量不够"的情况。
经过这一系列分析,商场发现这两种投诉本质上是因为一个问题:商场的温度太低,所以商场做出了"调高空调温度"的决策,最终解决了客户投诉。
如果像开始那样流于表面地看待和思考问题,我们将会作出错误的决策,不但浪费资源,还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正是批判性思考让我们可以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做出正确决策。
既然批判性思考如此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
02.批判性思考的三个方法承接上文,我这里推荐关于批判性思考的三个方法:
明确目的跳出思维定式不断发问1.明确目的
训练批判性思考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明确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
你正要出门见客户,天色突变,阴云密布,大风袭来。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你可能会在大雨伞、中雨伞和小雨伞之间选择一把就出门了。
可是如果你停下来想了一会儿,你会发现,你要做的事情的目的就是:不被雨淋湿。
这时候你的选择就多了起来,你可以带伞,也可以穿雨衣,也可以打车,或者和客户沟通改天再见面。
当洞察到事件背后真正目的时,你的解决方案才是高效、精准的方案。
那么这个方法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在寻找解决方案之前,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事件背后的真实目的,并以此目的为指引寻找解决方案。
2.跳出思维定式
批判性思考本质上要求我们能够有创造力地思考。
这种思考展现我们的个性,不人云亦云,那么就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做头脑风暴来实现。
1)一个人的头脑风暴
说起头脑风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召集团队成员集思广益,但其实一个人也可以做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的英文brainstorming有灵光一闪的意思,捕捉每一个灵光一闪的瞬间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人的头脑风暴。
这可以类比我们常说的自由联想,但不同的是此处的自由联想是有边界的,我们需要在开始头脑风暴前设定能够让我们灵光一闪的问题。
原因在于,人在没有框架束缚的自由状态下,反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联想,这就是自由和束缚的矛盾统一。
举个例子:
老板说:
为了我们公司发展得更好,大家想一些点子出来吧,畅所欲言。
结果可能是大家想出了从生产到销售到后勤等五花八门的改善意见,也有可能是什么都想不出来,因为"公司发展得更好"范围太宽泛了,员工无法把握边界,该从哪里思考。
如果老板换一种说法:
为了提升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大家想一些点子出来吧,畅所欲言。
这种情况下可能想法和创意就会层出不穷,而且还会围绕"提升市场占有率"展开。
在独创的、具体的"问题框架"中进行头脑风暴,更能让我们激发创意,实现灵光一闪。
这种"问题框架"有点像箱子,但我们不是完全在"箱子"中思考,也不是在没有"箱子"的状况下思考,而是准备一个"新箱子",让我们身在其中思考。
如果"新箱子"准备得好,即设定好了问题,哪怕是一个人,也可以自由思考,最终产生各种创意和想法。
2)一个人头脑风暴的5个原则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进行一个人的头脑风暴时,要遵循5个原则:
促进思考的"新箱子":设定适当的问题边界禁止批判:无论怎样的想法,都不要批判自由奔放:哪怕是粗略的构想也允许自由发挥量大于质:起初,相对于完成度和质量,更应重视数量发展性展开:用新想法进行下一步构思在这样的原则指引下,将头脑风暴的主题和目的进行对照,筛选可用的想法进行具体探讨,那些能够经过"具体探讨"的点子,是在批判性思考下完成的,因此极大概率就会成为我们问题的备选解决方案。
3.不断发问
不断发问指的是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要学会不断问自己两个问题:
so what:然后又如何?why so:为什么是这样?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会避免我们陷入"想当然的思考""错误归因的思考""流于表面的思考"等误区。
比如上司发现你们部门最近一个月的业绩下滑,要求你尽快改善这个局面,你可以这样思考。
最近部门的销售业绩不如之前的好——销售哪个阶段没有做好?所以呢?(so what)
可能是销售人员离职,老客户流失,新客户开拓不足造成的——那么改善这个状况,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所以呢?(so what)
优化奖励结构,提高提成比例,也许就可以留住现有业务人员以及招揽新的人才了——具体来说奖励结构如何改变?比例提高到什么程度?为什么?(why so)
不过就算改变激励机制,还是会有人员流失,公司最近组织结构大调整——改善奖励机制的那部分会对销售额的贡献有多大?为什么?(why so)
上述这个案例,针对销售业绩不好,如果仅停留在对销售人员"优化奖励结构,提高提成比例"这样的举措上,只是浅层次解决问题。
真正的核心问题可能是公司不够稳定,人员没有安全感造成的,通过不断地提问抽丝剥茧,就可以找到真正的问题,进而想出有效而独具创意的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关于批判性思考的想法和建议。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行成于思,毁于随。
既然要"思",那就批判地思,洞悉问题本质地思。这种思考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独立判断能力的职场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从事怎样的工作,这种独立思考能力都是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