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写作业的另一个典型问题:孩子写作业“粗心、马虎、总出错”,怎么办。
“粗心马虎”这个问题几乎成了育儿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明明会的题,就是做不对。跟孩子反复说要细心点细心点,还是会出错。
对此,有些教育专家说:父母要能容忍孩子犯错。孩子会在犯错中拿到经验,获得成长。可父母却常常对这样的言论感到焦虑:在一个问题上总是犯错,怎么讲都不长记性,好像一点儿也没有从犯错中拿到经验的意思啊!
其实,专家说得没错。只是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引导孩子从错误中获得经验,这其中是有技巧和门道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粗心出错?“粗心马虎”只是一个表面的标签,是对孩子写作业出错的一个简单归因。而在孩子写作业总出错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孩子某方面的具体能力还有欠缺。这种能力指的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孩子有没有学会某个知识”,而是指容易被父母忽视、但实际上非常重要的几个核心能力。
孩子说,“我看题时不小心看错了。”实际上并非不小心,而是孩子认知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到,儿童在12岁之前,正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数字、语言等抽象符号敏感度较低,才会出现所谓“看错题”的情况。
(2)记忆不牢固简单说就是,以为自己记住了,其实并没有记牢,模棱两可,因此容易出错。
(3)理解力不足有些孩子习惯了死记硬背知识点。数学硬记原理公式、语文做阅读理解硬记套路,英语硬记语法规则。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等到真正做题时,题型稍微有点变化,就容易出错。
下面,我就围绕如何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能力,来提高孩子做题的正确率,从根本上解决那些看似由“粗心马虎”而产生的错误。我主要给大家系统性地介绍2种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从预习到笔记,再到错题本,强化认知和记忆,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写作业只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孩子做题的正确率,需要关注孩子从预习到上课,再到复习、总结,这一整个过程。我们要关注3个关键点:预习、笔记、以及错题集。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带着思考和问题,更有目标、更专注地听课。基于这样的目的,我给大家推荐一个预习方法,叫做课后问题预习法。具体怎么做呢?
通常来说,每课的知识点后面,都会有课后习题,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从明天课程的课后题中选择几个,去课文中寻找答案。我们也不用告诉孩子他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让他自己从明天的课程中验证答案。这样做,孩子通过寻找答案,不但熟悉了一遍课程内容,有利于第二天在课堂上更专心听讲,而且还能锻炼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提醒大家两点:一是,问题量不宜太多,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通过问题,能够让孩子基本了解明天的课程内容,并能产生一些思考就行;第二,灵活预习,如果某天实在没时间,只预习薄弱学科就好了。
2、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能够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帮助孩子更好地梳理、吸收和内化知识,因此,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不过做笔记不是抄板书,更不是记得越细越好。就课堂笔记来说,关键在于跟着老师的节奏听课、思考,并记录要点。
关于做笔记,你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几点:
要给孩子强调,上课时专注听讲是第一位的。要调动眼、耳、口、手来上课,记笔记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不是什么都要记下来,只要记关键词就好了,建议直接在书上标注,尤其不要因为记笔记而错过老师后面讲的内容;复习的时候,根据需要,可以用笔记本对课堂笔记进行梳理;笔记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够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任何形式都可以大胆尝试,比如,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错题集,是扫清知识盲点、提升做题正确率的一个重要武器。很多父母喜欢额外给孩子布置刷题任务,但其实,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收集和整理错题来巩固薄弱环节。
关于如何整理错题,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的错题本,上面有比较标准的模板,主要是题目、错误答案、正确答案,以及出错的原因分析。
其中,原因分析这一步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孩子弄明白到底为什么会出错。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随堂练习、大小考试,每道错题都可以让孩子收集到错题本上,并且反复复习,加深理解和记忆。此外,还可以让孩子根据错题的难易程度、出错频率,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来做标注,这样可以方便每次考试前,有针对性地复习。
很多家长都知道收集和复习错题的重要性,但实际的难点在于,孩子们大都不愿做错题整理,把它当作老师和家长额外布置的任务,要么不干,要么敷衍了事。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让孩子意识到错题集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主动花时间去整理错题呢?2点建议供参考:
(1)不要过于强调“错”字,放大孩子对错题的抵触心理我们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孩子玩游戏经常失败,反而会沉迷游戏?为什么孩子下棋输了一局,却常常要求再下一局?事实上,犯错和失败并不会打倒我们,有时候反而会激发我们的求胜欲。可是为什么迁移到学习上,孩子面对错误时就显现不出来越挫越勇的态度呢?
一位游戏设计师的话道破了关键所在。他说,我们设计游戏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用户闯关失败后的负面情绪。为此,他们会设计各种友好的、有趣的界面,激发用户再次闯关的求胜欲。但我们的父母却不会这么做。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常常是各种批评、指责,这恰恰强化了孩子对错误的负面情绪。
智慧的父母一定要理性看待孩子的犯错。不仅要让自己意识到,同时也要让孩子认识到,犯错只是学习中一个必经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修正和进步提升的一次好机会。
(2)教会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态度几乎所有的错误,都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价值。几乎所有的人都需要经历无数次失败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某种意义上,错误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它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知识短板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强化、巩固。从而让自己离成功更近一些。所以,父母想培养孩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首先要教会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态度。
如果孩子在同一类问题上经常出错,说明孩子对这一部分知识不足够理解,概念不清晰。对于这类问题,仅靠刷题提升做题熟练度是没有用的,硬记做题套路更是不行。只有理解这个知识点,把这个知识点跟更多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怎么出题都不错。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呢?提问,就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就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深度思考。分享3个有效的提问技巧:
提问技巧1:追问“为什么”这个技巧的核心是深度追问原因,帮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因果关系上。举个例子:
孩子说:“今天作文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文要首尾呼应。”
爸爸问:“哦,为什么要首尾呼应呢?”。
孩子说:“不知道啊,反正老师说,开头结尾要相互照应。”
爸爸又问:“那你想想,开头结尾相互照应有什么好处呢?”
孩子说:“显得更完整吧?就像括号的作用一样,前后括起来,就知道它们是一个整体了。”
在这个例子中,当孩子回答不知道时,爸爸灵活地变换了一种方式追问原因,启发了孩子深入思考。引导孩子学习,不一定父母能完全懂这些知识。有时候,父母“不懂”也是很好的启发孩子的契机。父母多问几个为什么,请孩子当小老师解答一下,也可以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提升理解力。
相似问差的意思就是,对于相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要询问差异。经常这样提问,能帮助孩子养成对比思考的习惯,提升对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能力。举个例子:
妈妈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吗?”
孩子说:“今天语文课上,我学了一个新成语,叫:不三不四。”
妈妈又问:“嗯,那你知道和“不三不四”,意思差不多的成语吗?”
孩子想了一会儿,说:“嗯,我知道一个,不伦不类。”
妈妈说:“很好,它俩是挺相似的,但也有细微的区别,你知道吗?”
孩子想了想,说:“我感觉“不三不四”好像更带有贬义,比如,我们今天学的句子就是:别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但不伦不类,好像就是说人或者东西怪怪的,不像这也不像那,没有那么明显的贬义。”。
相异问同是说,对不同的知识点,询问他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通过这样的提问,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一些表面看起来区别很大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洞察力。发现事物之间联系和规律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
比如,妈妈问孩子:“说说看《春江花月夜》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孩子说:“这两首诗的每句话字数都一样,都是七个字。
妈妈说:“嗯,还有吗?比如内容上有一样的地方吗?”
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知道了,都写到了夜晚和月亮。”
妈妈说:“嗯,很好,都是七言诗,都描写了夜晚和月亮。还有吗?”
孩子又仔细想了想,说:“对了,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
妈妈说:“嗯,真棒,你发现了很多相同的地方。关于作者,除了都是唐朝人,还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哦,就是他们都因为写了一首好诗而名流千古。”
写在最后:关于如何陪孩子学习,我连续用了三篇文章分享了一些很好用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让我们以更平和、从容的心态看待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所谓的问题,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人。
我是魔斯妈妈,进过985,当过金领。是老板,也是育儿界的积极践行者。我用码字记录自己和孩子的成长历程。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为回馈粉丝,魔斯妈妈免费向大家开放海量英文启蒙歌曲、游戏(学龄前)、绘本、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关注我,私信发送“国家地理”或“歌曲”或“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