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发力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各种说法都有道理。
人们对太极拳普遍的看法来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轮,我认为这篇文章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弊大于利的作用。王宗岳把大家都给忽悠了。因为王大忽悠只要结果,不讲过程.
杨氏太极拳(杨吴一家)也是有发劲的。只是杨氏太极要求发透劲,杨家的拳学自陈家,但杨家三代出了五个天才,这五个人都能发透劲,心与意合,意到劲到。包括他们的一些传人也能做到这点。比如杨门三轩。应该说,杨门三轩也是天才。但他们的传人大都发不出这种劲。说明传统的杨氏太极拳训练方法不够科学。不能否认确是有人能够做到用意不用力,但这些人年纪都大了,我最近看到一条消息,有人要求科学测试他发劲时确实没有用到肌肉之力,但问题是他的这种无力纯劲能不能用在擂台赛上,如果不能,就是没有市场的东西,而没有市场的东西就没有生命力。
杨氏太极拳要求一步到位的作法是错误的,也应该像形意拳一样分成三步,明劲,暗劲和透劲(形意叫化劲)。分别对应于郝维贞的水中行走,水中游泳和水上行走三个层次。只可惜大多数人连第一步的水中行走都达不到。
我能写出这些是因为我是过来人,跟别的过来人不同是所用时间不同,一般人可能需要三十年,而我只用了两年,三十年练出来的人早把最初学拳的境界给忘了。而两年学出来的人可以把其中的过程记得清清楚楚。
在达到第一层的时候,棚劲尚小,发人不用力根本不行。我跟一个练过柔道的人推,用内劲谁也推不动谁,我用拙力将他顶出,他化得了我的内劲,化不了我的明力。我去年开馆时,有个练过柔道的日本人在我馆里跟我试手,他左推右推推不动我,但他推来推去就是不放手。我没办法,只好反击把他砸在墙上,一瞬间,我的两脚一热。这两脚一热的感觉只有这一次。
发出去的是劲还是力都不重要,重要是把他砸在墙上。
一般说来,普通人推手的好坏在他们学拳之前就基本已定,因为靠练拳练出的内力来对付人身已经成型的本力绝非易事,这需要在功夫上身之后才行,但有多少人能功夫上身呢?在水中走路阶段,只是根比以前稳,感觉比以前灵,但还不能算功夫上身。既然功夫未上身,就只好用力,用力又不犯法。
功夫上身是要在水中游泳阶段,水中走路是收腹打拳,初识轻,感觉在脚底。水中游泳是不收腹,尾闾正中,肚子松下来的情况下的重中轻,感觉在脚底,腹部和尾闾。这时功夫上身的标志是身形,什么是身形,三岁的小孩,你去招他,跟他较劲,你会觉得他力大的出奇,为什么,就是小孩的身形好,他的肩关节和胯关节是松开的,用力时会自动调成最佳角度,有人说这是力学,但小孩没学过力学,这是身形,身形出来了,别人很难搞得动你。身形越好,劲越整。最后感到全身合一,这时丹田就有东西了。我以前听到丹田就怕,但现在知道了,丹田确实是存在的,人找丹田很难,找不好会出偏,功夫路子对了,丹田会来找你。跟赚钱一样,所谓人找钱难,钱找人容易。
到这一步推手不用力行吗,还是不行,但明力渐小,棚力渐强,当明力与棚劲相当时,就是某些人说的五阴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