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平乐》,读宋朝史#
布丁童学:趣说中国史
宋朝军队在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和南唐后,南边只剩下一个吴越国了,此时,“先南后北”的计划完成了一大半。可谁也没想到,宋朝的死敌北汉还没打下来,公元976年,宋太祖就突然去世了,统一全国的计划只好暂时先停了下来。宋太祖是在前一天晚上跟弟弟赵光义喝完酒后,半夜睡觉的时候睡死的,第二天,弟弟赵光义就宣布即(jí)位了,即宋太宗。
这个赵光义就是之前帮助宋太祖黄袍加身的赵匡义,古人有避讳的习俗,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弟弟的名字里面就不能有跟他相同的字了,所以改名叫赵光义。这其中就牵扯到了一个千古谜团,那就是古代皇位的继承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即父亲死了儿子继承,只有在没有儿子或者是儿子不行的情况下,才会让兄弟接班。可是赵匡胤有两个儿子,大的叫赵德昭,二十五岁,小的叫赵德芳,十八岁,他俩都有条件当皇帝,可为什么偏偏是弟弟赵光义当呢?更蹊跷的是,宋太宗当上皇帝没几年,宋太祖的两个儿子和另一个弟弟赵廷美都莫名其妙的死了,这一下,让宋太宗究竟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又多了一份猜疑。
总之,历史上关于宋太宗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有很多说法,也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大悬案,但不管怎么样,宋太宗就是当了皇帝。或许是为了让大家服气,他当上皇帝后还挺努力,很认真的管理起这个国家来,他先是遵循哥哥“先南后北”的策略,没过多久就灭了吴越国,统一了南方,然后就准备去消灭“北汉”了。
公元979年,宋太宗亲自带队,去攻打北汉,很快,宋朝的大军就到了北汉的国都太原城下。北汉国主刘继元一看宋朝大军来了,赶紧向辽国求救,哪知道辽军在匆匆赶来的路上,中了宋军的埋伏,损失了五员大将,兵马也折(shé)了不少,这样一来,辽军就撤回去了。北汉没了外援,太原一下子就成了孤城,宋太宗亲自来到城下督战,非要把太原攻下来不可。北汉那边守城的将领是刘继业,愣是没有让宋军占到便宜。
眼看着端午节快到了,宋太宗下了死命令,必须拿下太原城,恰好这个时候,太原城中没了粮草,刘继元一看没了希望,只好出城投降了,刘继业也跟着归顺了宋朝。刘继业本来姓杨,因为为北汉立了大功,所以赐了国姓刘。宋太宗早就听说刘继业很能打仗,也挺喜欢他,就让他改回了杨姓,叫杨业,还让他镇守边关,专门对付北方的辽国。
眼看着把北汉也灭了,宋太宗别提有多高兴了,头脑一热,决定要趁着这股子胜利劲,继续往前去攻打辽国。自从后晋的石敬瑭干了那件缺德事,把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辽国后,收回这些失地就成了中原人的心病,好几代人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宋太宗想把大家的这个心病给治好。可是很多将领们却摇头说:“咱们的人马刚打了一场恶仗,太累了,要休整一下,现在去攻打辽国不是时候。”宋太宗此时正在兴头上,谁的话都不听,下令从太原直接进兵攻打辽国。
辽国可就不比北汉国了,这个柿子可不好捏,果然,宋军被辽军大败,宋太宗还被射中了俩箭,赶紧撤军回去了。这下倒好,辽军一看宋军还挺好欺负的,是隔三差五的来骚扰宋朝,没成想,有一次在雁门关的时候,遇上了杨业的大军,一下子吃了大亏,被打得晕头转向。从那时起,辽军只要一看到杨业的大旗,就赶紧往回溜。
过了几年,辽国皇帝辽景宗死了,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即辽圣宗。辽圣宗才十岁,就由母亲萧太后掌权。宋太宗觉得这孤儿寡母的好欺负,就立刻整顿兵马,要再次攻打辽国,出一出上次被辽军打败的那口怨气。公元986年,宋太宗派遣潘美、杨业、田重(chóng)、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成东中西三路大军,并以东路为主力,进行北伐,扬言这一次不仅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还要把辽国给灭了。哪知道,西路军、中路军都进行的挺顺利的,而主力东路军却屡次被辽军打败,还被切断了粮道,未能与中西二路大军汇合。
宋太宗一听说主力军败了,慌忙下令大军撤退。当时,被辽国占领的那些地方的百姓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宋军来,如今一听说宋军又要走了,就拖家带口的要跟着宋军走,西路军主将杨业在掩护军民南撤的过程中,被辽军俘虏了,在狱中绝食三天后饿死了。
宋太宗这次败给辽国以后,是真的被打怕了,以后再也不提北伐的事情,甚至一提到辽军就直哆嗦,不只是他,整个宋朝都得了“怕辽病”,打从今儿起,宋朝的国策改成了“守内虚外”,守内就是把国内的老百姓管的严一点,需外就是对外敌能躲就躲,能让就让,当然,这个外敌现阶段主要是辽国了。可是,宋朝不去惹辽国,辽国却有事没事的来找宋朝的麻烦。
此时的辽国,在萧太后的带领下,奋发图强,国力越来越强大。萧太后还重用了一个叫韩德让的汉人,他把汉人治理国家的那一套都拿了去,用在辽国身上,把辽国管理的是有模有样,大有超过宋朝,赶上唐朝的趋势。反观此时的宋朝,这些年都在原地踏步,宋太宗把精力都放在了对付内部的叛军上。公元997年,宋太宗死了,太子赵恒即位,即宋真宗。宋真宗胆子很小,不喜欢打仗,尤其怕跟辽国打仗,可有时候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没过多久,辽军就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