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飞
猪精被孙悟空降服之后,带回了高老庄。唐僧一见面,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八戒”,理由是:
悟能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那呆子欢欢喜喜道:“谨遵师命。”因此又叫做猪八戒。
问题来了:五荤三厌是什么鬼?
五荤又称“五辛”,是佛教对饮食的禁忌,称大蒜、小蒜、洋葱、葱、薤等五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当然具体是哪五种,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说法。
但道教同样借用了,如《洞玄灵宝道学科仪》,就明确说明“五荤”是不能吃的。但“三厌”却是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天上的雁有夫妇的伦常,地上的狗有保卫家的用处,水里的乌鱼有忠敬之心,不准食用这三种食物,叫三厌(当然三厌也有不同的版本)。
有些道教流派也是不戒肉的。佛教戒杀生,凡肉就吃不得,何况是雁、鱼、狗?所以“八戒”就是“戒五荤三厌”的解释,假如不是故意的;就是这位作者完全不熟悉佛教戒律。
佛教里类似“八戒”的说法,倒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八关斋戒”,又叫“八戒斋”:“不杀生、不偷盗、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不化妆歌舞、不坐卧大床”。所以“五荤三厌”这个说法,也是《西游记》这种中原人士篡改的“八戒”了。
历史上,确实有叫“八戒”的和尚。他是李商隐的朋友,李商隐给他写过一首诗:
五色玻璃白昼寒,当年佛脚印旃檀。万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 夜看圣灯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更无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
这位八戒,住在四川金堂县的三学山。然而这个名字,应该是佛教的八关斋戒的“八戒”,而不是五荤三厌的冒牌“八戒”了。
有朋友会说:哦,那么猪八戒的“八戒”就是道教山寨佛教了?哈哈这也高估他了。真正的道教徒也讲“八戒”,他们所谓的八戒有两种,第一种是皈依三宝和五戒的合称:皈依道、经、师,加上戒杀盗淫妄酒(当然也是从佛教抄的)。第二种是戒杀盗淫妄酒,再加高广大床、歌舞、化妆,见于陆修静《受持八戒斋文》,这才是佛教八戒的道教山寨版!
一句话,管“五荤三厌”叫八戒,佛道二藏根本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佛教道教,一位真正宗教徒所守的戒律,都得包括各种各种的生活行为,比如五戒就是戒杀、盗、淫、妄、酒。这里每一个,都是生活中的大题目!这里面前面四个根本戒:杀、盗、淫、妄语。看上去简单,其实细想想,平常人谁守得住?你能不打个苍蝇?多开张发票?看看荤段子?说哪怕一句谎?所以,这五戒在佛道二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猪八戒这“八戒”,看似有八条,说来说去,全是在嘴上找辙,无非是不吃韭菜、不吃蒜,不吃飞禽锅、狗肉煲、黑鱼汤,意思意思也就是得了,这实在是极轻极轻的约束。
我们翻翻古书就会发现。天天念叨“五荤三厌”(也叫五辛三厌、五腥三厌)的,既不是佛教徒,也不是道教徒——人家的戒比这个重的多!而是民间人士的禁忌而已!比如和《西游记》同时代的《涌幢小品》,就明说“五荤三厌”是“俗说”。民间端午插个艾蒿啦,搞个祭祀啦,就想起戒“五荤三厌”了。因为老百姓既戒不了杀生,也戒不了说谎,充其量只能在嘴上意思一下而已。所以猪八戒的“八戒”,纯粹是道教先山寨了佛教,民间又山寨了道教,山寨到姥姥家了。
另外,网上有人说有个高僧叫朱士行,法号“八戒”,这是猪八戒的最早来源。我查了一下,这应该是个谣传,没有任何一本书记载过这件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