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毒1、病毒的发现是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初二下学期生物知识点全归纳?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下学期生物知识点全归纳
第五章 病毒
1、病毒的发现是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将病毒分成:(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蛋白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的繁殖:复制,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有利方面:疫苗是减毒或失毒的病毒(天花疫苗、脊髓灰质疫苗、流感疫苗)
有害方面:使人生病(艾滋病、乙肝、新冠肺炎)
第六单元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植物的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动物的分类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
细菌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也需要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 苔藓 蕨类 裸子 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生)
植物的主要类群:
藻类: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活在水中(水绵,衣藻,紫菜,海带)
苔藓:有茎叶,无输导组织,假根,空气检测植物(苔藓,墙藓)
蕨类:有根茎叶,输导组织发达,可形成煤(满江红,肾蕨)
以上三种植物都是通过孢子进行生殖(孢子是生殖细胞)
裸子 :有根茎叶,种子(银杏,松,杉,铁树,柏)
银杏的白果,松树的松果都是种子
被子植物:有根艺叶,花果实种子(苹果,梨,香蕉,花生,菊花等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是: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2、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分类等级规律: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4.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5.动物界包括: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包括: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和哺乳纲.
6.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 种加词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者关系:(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
2.建立自然保护区: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
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馆”.
目的:(1)保护生态系统,(2)保护珍稀动植物.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3.建立种质库
4.法律保护.
5.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6.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和中国鸽子树(珙桐);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 白鳍豚 朱鹮 扬子鳄
7.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爱鸟周活动;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例:种子、卵生、胎生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例:营养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克隆技术,孢子生殖等。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形成层具有分生能力。
嫁接后生物会保持接穗的性状。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幼虫与成体形态结构和习性差异很大。
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幼虫与成体形态结构和习性很相似。
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蝉蜕是蜕去外骨骼。(蜕皮原因:外骨骼限制生长)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三、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
1、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两栖动物不区别完全或不完全发育。
2、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体外受精。
3、雄蛙鸣叫是一种求偶的行为,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4、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卵细胞包括:胚盘;卵黄;卵黄膜(细胞膜)。
3. 保护功能——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膜、系带;
呼吸功能——气室;营养功能——卵白、卵黄;胚盘——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
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4、将来发育成雏鸡的部位是:胚盘。
5、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
6、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这都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7.鸟的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2、亲代基因通过精子、卵细胞(生殖过程)遗传给子代,并控制子代的性状。
3、遗传学上把生物的形态结构 、行为方式和生理等特征统称为生物的性状.
4、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6、遗传学之父是孟德尔。
6、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两种;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基因两种,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7、显性基因的基因组成由AA和Aa两种,隐性基因的基因组成只有aa一种。
8、转基因鼠的实验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体型大小。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出现,基因也成对出现,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就有46个DNA分子,有无数个基因。
3.形成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各分出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单个存在。(23对减半成23条)
4.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受精卵中也有23对染色体,但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即23条。
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6.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7.家族中有某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后代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患遗传病病机会大大增加。
8.禁止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就小些。
第三、四节基因的显隐性和人的性别遗传
1.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男:22对 XY 女:22对 XX
2. 遗传图解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3︰1 基因组成有AA,Aa,aa三种。
3.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1对XY性染色体。
男性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1条X性染色体或者是22条常染色体+1条Y性染色体
4.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1对XX性染色体。
女性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1条X性染色体 ,所以男性有两种精子,女性只有一种卵细胞。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有遗传物质和环境两方面。
2. 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没有改变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或者是环境因素改变了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
有利变异:适应环境,对生存有利
不利变异:不适应环境,对生存不利
3.例如:太空椒属于可遗传(环境导致基因改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将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叫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先变异,再由环境选择)
4.达尔文进化论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5.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携带病原体的生物)→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的具体做法:隔离治疗、避免接触他人、焚烧掩埋
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 对用品场所空气等消毒杀菌、戴防护用具口罩等、洗手
保护易感人群的做法:接种疫苗、锻炼身体、不接触患者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非特异性)阻挡杀菌清扫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溶菌酶溶解病菌的细胞壁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外来物质;病原体、移植器官、花粉等。
3.抗体: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4.免疫: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5.疫苗:减毒病毒,接种于人体,可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
6. 接种疫苗是特异性免疫。
7.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特异性免疫是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不是针对特定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