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实习生林少娟 云雾缭绕的长老峰,紫红绚烂的丹霞梧桐,潜伏在草丛间的白额巨蟹蛛……7月21日至23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学生到访丹霞山,进行为期3天的丹霞山科考活动,地理课本上的风景图片变成实际可触摸的“研学”材料。
丹霞山科考“日记”是怎样的?据学生们在24日结营仪式上的分享,本次丹霞山科考之旅分为地质、植物和昆虫三个部分。21日到达丹霞山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丹霞山博物馆,并到锦江采集水样、调查水质;22日,学生们登上海拔400米的长老峰,考察了该地的地址地貌及自然生态,并于22晚夜探丹霞昆虫;23日,学生们登上阳元山考察,并于当天结束行程返回广州,在24日下午召开结营仪式。
独特的研学模式让这段学习之旅精彩纷呈。在结营仪式上,不少学生回忆了旅途过程中的汗水与欢乐:爬完陡峭的山峰后疲惫至极,个个化身为“大饭桶”;夜观昆虫时恰巧碰见一只黑眶蟾蜍,众人打着手电筒,在老师的讲解下细致观察……学生们在结营仪式上纷纷表示,这次不止是旅行,而是一次科学的考察。不仅是风景的观赏,更是知识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学会了不少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科学素养。”
中大附中丹霞山研学活动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中大附中便已经和中山大学多个学院达成一致意见,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前往丹霞山实地科考。中山大学每年都会有一至两名博士、教授担任带队老师随行。活动举办至今已有12届。每年5月份,中大附中信息中心通过张贴海报等方式面向全校学生宣传活动,学生踊跃报名。为保证研学质量,报名的学生均要经过一轮面试,最终筛选20-30人。在今年本次丹霞山科考活动中,共有学生24人,带队老师6人,其中两名老师是特聘博士。
据中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杨老师表示,在科考活动开始前,信息中心会给学生开展行前安全培训会,并为学生购买保险,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除丹霞山考察活动外,中大附中还开展了大亚湾、秦岭等地的研学活动,均在学生中取得了较为热烈的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丹霞山科考活动自创办以来,坚持在同一个采集点采集水质,在同一个样方处采集植物标本,据此研究其自然环境演变。在2016年8月,项目《丹霞山生态环境现状考察与评价》获得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综合实践项目类)全国二等奖。此外,据大亚湾、秦岭等地的研学活动而成的项目也于近四年在青创赛中前后获得省二等奖、市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