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时期,林业技术人员要重视加强技术研究,要结合区域实际,不断提出更加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总结林业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1.1 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种植
在开展树种选择与培育时,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树种生长区域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根据当地所具备的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以保证树木能在最优环境下生长,提高种植效果。在种植初期,树种的选择尤为关键,优质树种能极大地增强其抗病力,提升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抵御外部侵蚀的能力。为了切实提升林木成活率,种植者需尽量为树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以便树木能得到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此外,要合理把握各类树种的种植季节和时间,根据树种特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种植,可为树种的生长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提升树种的生命力,提升当地林木培育质量。
1.2 实现种植的阶梯性
对树种的种植管理并不是条线性的,而需有意识地采用阶梯方式开展种植操作。为了提高树木的生长效果,种植人员需充分利用和调节植物所处的环境,让植物在更加适合其生长的条件下顺利长大。种植人员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树种的特性和生长需求,另一方面根据不同需求营造适合的生长环境,使自然和人为创造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的各种营养需求,提高其生长率。当树种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进行有计划的砍伐。林业管理者要充分依据树种生长周期控制砍伐的频率和数量,在保持树木可持续生长的前提下进行有节制的资源消耗。
1.3 促进林业可持续建设
地区林业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东北地方政府需将林业资源维护与开发工作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维护需从科学的角度考虑,着眼点也要从地方长远发展来看,切不能以追求短期效益为目标,而形成影响长远发展的潜在威胁。林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需以东北林业健康发展为根本依据,在进行环境优化、树种选择、资源攫取等方面的操作时,充分把握树种的生长特点进行环境的优化改造,进一步提高林业资源的可开发性。为支持经济发展,林业资源必然需要贡献力量,但对资源的攫取要控制好量和度,以保证林区资源再生为前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利用,确保持续为东北地区发展贡献资源力量。
2.1 选种
任何地区都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有针对性地培育林木。在东北地区,种植人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栽培,以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促进地方其他领域的发展。对于东北地区而言,植被生长条件较南方偏差,因此可选择杨树等生长力顽强、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的树种进行培育,也可选择其他适宜生长且能创造经济效益的树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种植期间,一方面要保证种子质量,另一方面种子根须要保持一定长度,以便种子能获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2.2 土壤管理
土壤环境是树种生存的主要营养源泉,因此种植者需提高对土壤的检测力度,准确掌握土壤的质量和特征以及对树种生长的适应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树种的生长效果。此外,种植者应全面掌握土壤中含有的各类有益于植物生长的营养成分,同时保证土壤受污染程度低于标准值,以便植物能在安全的环境下生长。另外,检测土壤中是否存在过多的杂质,以免影响植物正常吸收养分。
2.3 种植
在实际开展种植操作时,种植人员需认真研究当地土壤可为植物提供的营养,再结合具体的树种有针对性地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如果检测出土壤中水分不足,那么可以单独挖掘水槽来保证水分的提供。此外,为了提高植物的生长速率,可以人为加深植物的种植深度,在土壤中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让植物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更多的养分,从而缩短其生长周期。
2.4 林木管理要点
2.4.1 树型修整、养护管理
树木生长到一定阶段,便需对其外观进行修剪管理,以有效减少多余枝杈对树木营养的吸收,保证树木能正常生长。具体来说,在树木生长的第一年,可只对树木根部的多余部分进行修整,其余枝杈的生长形势暂且忽略不计。当树木生长状态较为稳定时,可以进一步采用多种方式修剪枝杈,使其外形更为规整。此外,修剪人员需密切关注树木的生长状态,如果发现根部不稳或者生长变形等情况,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同时尽量减少多余草类吸收养分,最大限度地保证植物营养供应充足。
2.4.2 病虫害防治
种植人员在培育林木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点是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会大面积影响林木的生长,严重威胁当地林业发展。因此,种植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防控,以减轻危害。对病虫害的治理可以选择物理或化学方式。如果病虫害尚未扩散到更大区域,在一段时间内可控,可以运用物理方式,此种方式对林木的危害较小。但如果危害程度较大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便需采用化学方式,迅速控制病虫害的传播,以减轻对林木的损害。
林业技术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林业栽培技术,并积极进行实践运用,以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