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是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的一个重要理念,典出《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意思是一个人,不管你是贫富贵贱智愚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应该受到教育,要让任何愿意学习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在一周前的腊八那天,马云公益基金会举行了“马云乡村教师奖”,共有101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还有20名乡村校长成为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的入选者。马校长的思路是为了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到有教无类,首先要提高乡村校长和老师的思想和水平。
随着这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的教育投资越来越大,乡村学校都盖起了高楼,设备升级,还有营养午餐。硬件上去了,乡村老师的能力和乡村校长的理念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由于乡村学校的条件差和待遇低,真正优秀的年轻人不愿意去长期工作。
这些年来,有很多的年轻人自愿到偏远的乡村支教,带去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但是支教一般时间都比较短,不能把新观念一直贯彻下去。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到乡村支援教育,又制定了特岗制度,给到偏远山区工作的老师补贴,从某种程度上补充了乡村教育的不足。
还有这些年搞得的的希望工程,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村教育的不足,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但是现在的现实是农村的教育和城市的教育还是差距很大,差距在于老师的整体水平和校长的理念。
现在的乡村校长之所以当校长,就是因为当老师时间长了,但是没有接受过当校长的各种培训,思想理念还是比较滞后。所以马云才有了乡村校长计划,对乡村校长培训,让他们更好地带领乡村教师,带领乡村学校更好地发展乡村教育。
现在的中年人,很多人谈到当年上学的时候,就会说到当年的老师水平不行,在学校什么也没学到。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有学校有老师已经不错了,那时很多老师水平有限,还要一边教学,一边干农活。但是,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下,也有很多农村孩子走了出来,所以我们不能只怪环境。
可以说这些年通过国家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有教无类”。“性相近”说明了人人皆有成才的可能,而“习相远”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目标,任重道远。
"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代社会,特别是21世纪后,教育成为全体公民的需要和共享的权利,教育的全民性和普及性显得更为鲜明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