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古代的器物,最初是炊具,后用作礼器。青铜时代,鼎的地位显赫,器体重大,铸造精美,先秦时期的鼎传世品或新发现的都是珍贵文物。
“鼎”的古字形如下
甲骨文
金文
【鼎】,象形独体文,象上有二耳,下有三足之鼎形。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为古时重器。
与鼎相关的成语很多,如: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鼎足而立,问鼎中原,三分鼎立,三分鼎足,鼎分三足,鼎鼎大名。
与鼎有关的字:
由鼎造出的字:则、圆、贞、真。
鼎的制作,从土陶到青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制作材料及铸造工艺发展的过程。
鼎,先从制作粗朴、日常生活用的土陶器,再到铸造精美、专用于祭祀、礼仪等场合的青铜重器
夏代陶鼎
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开始用泥土烧制简单的陶器,用陶器装水或煮食物。在实践中过程中发现,在陶器的底部加上三条腿不仅可起支撑作用,而且烧火更方便。这样就用陶泥直接做出带三条腿的罐或盆,这种形式的陶器就是原始形态的鼎。
土陶做的鼎,圆开及三足的工艺,比四足方形更容易更稳固,因此,四足方鼎,也是青铜铸造技术成熟后才出现。
夏代大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天下分九州,铸九鼎。夏朝时期出现青铜冶炼, 逐步地,古人仿照早期的陶鼎铸造青铜鼎。
青铜铸鼎,多为圆形,三足两耳,随着铸造技术与工艺的发展,兴起方形四足两耳的鼎。由于早期青铜冶铸造为统治阶级控制,铸成的鼎自然也为王官贵族占有。
中国最大的四个鼎
商代:司母戊大鼎,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
迄今所知古代最重的鼎是商代司母戊鼎,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的最大的古青铜器。司母戊鼎呈长方形,深腹,四个柱足。高约1.3米,长约1.6米,宽0.79米,重达875千克。司母戊鼎是于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农民把它挖出来,因为怕日本人抢,埋在地下,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又挖出来。抗战胜利是大喜事。1946年,当地驻军把大鼎运到南京,准备给蒋介石当寿礼。1947年是他六十大寿。蒋介石批示,交中央博物院,即南京博物院的前身。1948年,大鼎在南京展出,蒋介石跟这个大鼎合过影〔图2〕,但一年后,时移世易,天下鼎革,蒋介石走了,大鼎仍留在南京。1959年,大鼎从南京博物院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在叫中国国家博物馆),放在新首都。现在司母戊鼎陈列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供人们观赏。
司母戊,是郭沫若先生定的名,近些年被所谓专家改名为:后母戊,搞得学术界也意见很大。个人认为,司是司,后是后,金文字形是两个不同的字,郭老的“司母戊”才合理。
司母戊大鼎,它的铸造是先塑造出泥模,然后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在一起浇铸铜液成型。据估算,当时熔化所用的铜料总重量达1200千克。这么多的铜料当时没有哪种熔炉一次装得下。根据冶金史专家的分析,浇铸司母戊鼎至少要用到6座熔炉。这6座熔炉分为3组,每组2座,分布在鼎模的两边,铜熔化后按顺序打开出铜口,连续倾注铜液而成型。浇铸后对鼎的清理也很麻烦,特别是有宽达10多毫米的铸缝,錾凿费时费工。司母戊鼎的制作,反映出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能,也表明商代青铜冶铸工场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淳化大鼎
子龙鼎
西周:淳化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1979年陕西淳化史家原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个大鼎,耳朵特别长,因此在西周大鼎中,个头最高,过去认为是西周最大的鼎。
但2005年,国家文物局从香港买回一件子龙鼎,个头也不小。此器传说是上世纪20年代河南辉县出土,出土后被日本山中商会买走,旧藏日本,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它高103厘米,没有淳化大鼎高,但重230公斤,超过淳化大鼎。
铸客大鼎
曾希圣陪毛泽东看铸客大鼎
东周:铸客大鼎,高113厘米,重400公斤,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大墓(现属长丰县)出土,安徽省博物馆收藏,高度不及淳化大鼎,但重量超过淳化大鼎和子龙鼎,仅次于司母戊大鼎。战国末年,楚国行将灭亡,楚王还做这么大的鼎,耐人寻味。1958年,毛泽东到安徽视察,在省委书记曾希圣陪同下,他看过这件大鼎,也留下一张照片〔图6〕。这件大鼎,确实惊人,当时他说,“里面能煮一头牛”。
鼎最早只是用作炊具,可以是从吃饭家伙演变成的一种高级礼器
鼎是王者之器,至尊至贵,但原来却是普普通通的东西。人类煮食的炊具,与现在的锅碗瓢盆同类。新石器时代用陶鼎。青铜鼎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炊具。青铜时代。我们的祖先,喜欢用青铜做吃饭家伙,做工非常讲究,就像欧洲人喜欢用银制餐具一样。
鼎开始作为炊具,使用中功能逐步演化,先是用于祭祀和宴飨,因而有“列鼎而食”之说。后又发展成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为君位、政权的标志。史书记载,商王朝有“九鼎”。商朝因腐败为周武王所灭,武王之子成王便把九鼎由商都迁到镐京(今西安市郊),并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九鼎”成为王朝政权的象征,后衍生出“一言九鼎”,形容言辞的作用极重。
先秦社会由于礼制需要,鼎作为礼器,用来分别等级贵贱。汉代以后,鼎的政治、礼制功能逐渐减弱,鼎更多地作为珍宝陈列或收藏。
传世和考古发现的鼎数量很大。过去人们只从文物的角度去鉴赏鼎,近几十年也研究它的铸造技术。虽然就器物的复杂和纹饰的精美,鼎不能和某些青铜器相比,但就尺寸而论,先秦时期最大的青铜器非“鼎”莫属,它体现出古代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
鼎的政治、礼制功能早已消失,而作为珍贵文物仍受到世人喜爱。更重要的是,有关“鼎”的词汇已渗入到我们的语言中,如“势如鼎足”、“三足鼎立”、“鼎鼎大名”等,也常简略为“鼎足”、“鼎立”、“鼎鼎”使用。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汉字思维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