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全文2345字,阅读约需2.5分钟
在夏波光看来,和拿起雪板走上冰雪的3亿人一样,徽章收藏爱好者同样是奥林匹克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北京冬奥会虽已结束,但是爱好者对奥运徽章的交流、收藏热情不减,这或许是“将小徽章玩出大学问”的夏波光,最想看到的。
在北京冬奥期间,《双奥之城的魅力—奥林匹克徽章上的北京故事》徽章展览,亮相2022北京新闻中心。这些精致、漂亮的小徽章,让来自全球的媒体记者,以独特的视角感受着北京的城市文化,也让徽章的主人、70后的夏波光成为新闻中心里的明星达人“夏老师”。
如今,这个徽章展已被整体搬移至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廉洁奥运主题展馆中,身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杂志编辑部主任的夏波光,给它起了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奥运人故事小屋”。
150平方米的展馆,免费向预约观众开放,展馆仍以奥运徽章为载体,继续讲述双奥之城的精彩。
“代表奥运文化的徽章,也是承载双奥之城情感的纽带,方寸之间,凝结的是北京从夏奥到冬奥的10多年时光,更是百年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在北京的延续……”夏波光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徽章不仅是参与奥运盛会的证明,更是交流奥运精神与世界文化的小窗口。
夏波光介绍他收藏的奥运徽章。图/郭鹏
“小徽章,大来头”
为了让观众能够全面了解每一组徽章展品,夏波光将“奥运人故事小屋”的陈列进行了升级拓展,每一组徽章都配有语音讲解。
“最初收藏奥运徽章,主要是看颜值,但随着收藏的不断深入,我发现很多徽章背后的寓意和故事才是最有价值的。”夏波光说,自己之所以坚持收藏、展示奥运徽章,就是希望用一枚枚徽章,串起那些精彩的奥运故事。
夏波光收藏徽章,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时,国人对奥运会特有的徽章交换文化,还不甚了解。
事实上,奥运徽章起源于希腊雅典,起初是用来区别运动员、官员和新闻媒体身份的圆纸板。一些参赛选手通过交换身上所佩戴的圆纸板,来传递彼此的美好祝福,奥运徽章交换的习俗因此产生。
如今,无论你来自地球村的哪个角落,在奥运这个大平台上,都可以通过交换徽章,感受着团结、友谊、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
夏波光发现,即使语言不通,徽章爱好者也能借助小徽章用肢体语言沟通,“这其乐融融的景象,正是奥运会欢乐氛围的一部分”。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国家主席向国际奥委会发表视频致辞中强调,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
而在夏波光看来,和拿起雪板走上冰雪的3亿人一样,徽章收藏爱好者同样是奥林匹克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看到2008年收集的徽章,还能想起每一枚是跟谁换的,那个人长什么样,做什么工作,这些徽章已经成为我参与奥运的记忆载体。”夏波光认为,每一枚珍藏的徽章,都承载着自己或者体育赛事的特有记忆,这也正是徽章交换和收藏的魅力所在。
虽然已经系统收藏了近2万枚奥运徽章,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徽章的个人收藏与观赏,而是不停地撰写以徽章为主题的文章,也紧跟潮流拍摄短视频,都是为了传播奥运的历史和文化。
眼下,如何把自己的小天地“奥运人故事小屋”经营好,也就成了他最要紧的事。
用徽章讲中国故事
毫无疑问,夏波光是一名“最执着奥运徽章推广者”,《民生周刊》记者此前曾见到过志愿者、媒体记者、冬奥工作人员团团围住“夏老师”交换徽章的热闹场面。
他也总会热情地向大家讲述着徽章的故事,“徽章很小,但是它的设计以及蕴含的信息却很丰富”。
在“奥运人故事小屋”,有不少罕见的限量款奥运徽章。他认为,一届奥运会能留给主办城市的遗产尤为珍贵,“奥运徽章不仅是纪念品,更是记载历史的文物”。
小小的徽章,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夏波光也是如数家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徽章,除了涉及场馆、运动项目等元素,还呈现长城、天安门、北京四合院等京城名胜古迹和城市风光。
据他介绍,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徽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中国上古神话、十二生肖、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美食、童年游戏、北京胡同、文房四宝等元素均融入了徽章中。
在他眼中,每一套徽章,都像宝贝一样。
在夏波光的徽章藏品中,他最珍爱的是两套名为北京中轴线的徽章。2008年夏奥的“中轴线”是竖版的,喜气洋洋、烟花绚烂的背景之上,是北京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地标。从永定门到“鸟巢”,一路“走来”就好像当初开幕式上的大脚印烟火,一路璀璨绽放。而在13年后,北京冬奥组委再次发行了一套“北京中轴线”。横版的构图更为气势磅礴,中轴线上的地标并未改变,但却精致更多。
夏波光称,一枚小小徽章在方寸间呈现了中国在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简洁又独特的图案,让世界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一边收藏奥运,一边记录奥运,一边宣传奥运,这就是夏波光眼下正在做的事情。目前,他还在为全国文博会的北京展区策划徽章展。
他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了“鸟巢”和“水立方”两座地标性体育场馆。赛后,两座场馆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大众健身等活动,成为场馆综合利用的范本。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水晶鞋”、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不仅让运动员感受到了场馆的“魔力”,也让观众在观赛中感受到场馆的魅力。
他拿着“首钢大跳台”和“冰丝带”的徽章,告诉记者,“没有故事的徽章,不是好徽章”。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2年第10 11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徽章小屋”故事》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