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万事万物都由对立统一的两面构成,这两面在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中达到动态平衡,以维持存在状态。《道德经》后面章节中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精辟描述。
“无”与“有”相伴随而生,就如同万事万物当中阴阳对立的两个维度,本质上同归为一,是谓玄同。
玄字的基本含义,一是幽深或深远的,二是泛着亮光的深黑色,其实本质上是相通的,试想一下,一片幽暗的夜空中,那最深处微微泛着亮光,就是这种意境,玄同就是这种最最深处的,最本质上的同一。
玄字在甲骨文里面表示为一团松松的蚕丝,意为从显性世界观察隐性世界的界面或门。
一团松松的蚕丝怎么会是从显性世界观察隐性世界的门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一个几乎完全静止状态的环境中,也即我们的感觉器官很难察觉到动态的状况下,比如几乎静止的空气或水流中,我们似乎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或运动状态,这时把一团松松的蚕丝置于其中,通过观察蚕丝微妙的变化,我们便能察觉出此时空气或水流的真实状态。由此,我们便能很好地理解玄字在此处的深刻含义。通过“玄”这扇门,就可以进入更幽深更本质的境界。
现代家庭中的玄关,即有这层含义,玄关之外,虽然也是室内的一部分,可以放置鞋或其他物品,但只有通过玄关才进入真正的家,通过了玄关才能真正看到或了解这套房子。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论是从时间延展的维度,还是空间延展的维度,在那无穷的幽深之处,便是包含无限,孕育万物的根源。
无论是站在“无”的角度,还是站在“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都是进入这个事物的“门”,由此才能充分认识这个事物。
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就要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种角度进行。
妙,意为幽深的、本质的,或超出我们感官能力以及现有科学技术或工具能触及的范围,属于抽象世界里“无”的范畴。
徼,意为边界、界限,指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或工具能够感知到的事物及其属性,属于现象世界里“有”的范畴。
“妙”与“徼”,如同“无”与“有”,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纬度,本质上归为同一。
站在“无”的角度,以旁观者的姿态,尽量摒除根源于或裹挟着自身利益的情绪和欲望,冷静理智客观地去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站在“有”的角度,以亲历者的姿态,尽量设身处地的考虑所涉利益,以及深刻体会由此而产生的情绪或欲望,从感性主观的一面去看待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