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名资格过审的143.7万人,到实际参加笔试的96.5万人,超过47万考生在报名后放弃了笔试机会。其实,国考报名后的“弃考”现象近年来一直存在。记者梳理过去几年的数据发现,每年都有不少考生选择放弃考试。在本次国考报名开始之际,国家公务员局发布《诚信报考从我做起》的通知要求,提醒考生不轻易放弃、不轻易爽约考前承诺,珍惜机会,珍惜信誉。(11月25日中国新闻网)
2020年国考,超过47万考生在报名后放弃了笔试机会,令人难以理解。殊不知,近五年来,“弃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据媒体统计,2016年46万人,2017年50万人,2018年更是达到52万人,2019年也近46万人。每年弃考人数均在三分之一以上,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尽管每年在国考之前,有关部门均会提醒考生“诚信报考”“不轻易放弃”,但“弃考”现象仍涛声依旧。
不可否认,一部分考生确实将从政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定位,他们报考公务员,抱着一种非常虔诚非常慎重的态度。然而还有一部分考生,是抱着“试一下”或“玩一把”的心态,这些考生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更有一些考生,存在跟风报名、盲目报考、甚至“围考”之嫌,实际上是一种投机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弃考”人数居高不下,缘于国考报考成本低。一方面,是“机会成本”低。如报考的时间、精力、费用等成本比较低,“弃考”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生态,不足为奇。另一方面,“惩戒成本”几乎为零。比如,为了区别因特殊原因没能参加笔试的情况,仅是没有参加笔试,并不记入诚信档案,记入诚信档案的只是面试当天放弃考试,或公示之后放弃资格的情况。
然而,“弃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造成国考报考人数虚高,对其他考生、对招录部门、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误导。同时,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国考的报名费是每人80元,但实际上,国家的付出远远不止这个数,所以无论哪种原因的“弃考”,都浪费了国考资源,给国考甚至录用秩序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面对“弃考”人数居高不下的现象,有关部门不可漠然视之,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避,不能止于提醒“诚信报考”。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良好品行的重要表现,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不光体现在报考上,更要体现在人的日常行为中。作为考生,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参考。公务员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承担着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职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理应成为道德和诚信的表率,并应在进入门槛把好“诚信关”。因此,针对国考笔试“弃考”行为,也应纳入考生诚信档案。比如,规定“弃考”条件和次数限制,一旦有考生超过限制,应记入诚信档案,并实施信用惩戒。
(来源:东方网)